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2023-12-11 14:50

洋中脊两侧的海底形状与岩浆供应有关

Seafloor shapes on the flanks of mid-ocean ridges l<em></em>inked to magma supply

洋中脊系统长近650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在海洋表面之下,洋中脊在不同的板块边界上形成,在那里构造板块伸展开来,岩浆上升,在海底形成新的地壳。沿着大洋中脊系统轴线的裂谷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通过使用多波束测深技术(一种测量海底深度的详细声纳测绘技术),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些洋中脊的侧翼上对各种地质构造进行了分类,如火山锥、海山和深海山——这些山脊高达数百米,长数十公里,从线性到高度不规则。先前的研究表明,地壳分开的速度可能是造成这种地形变化的原因。

Brian Tucholke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多波束测深数据研究了洋中脊的侧翼,以更好地了解岩浆供应如何导致这种地质构造的多样性。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上,表明岩浆供应的变化对洋中脊两侧海底形状的影响比扩张速度更大。

研究人员检查了全球122个大洋中脊数据点的重力差异,以及大洋中脊分开的速度,以推断海底下的岩浆供应。他们注意到,一些模式,包括更长、更直、更连通的水下深海山丘,与更高的岩浆供应有关。岩浆供应减少时,会形成更陡峭、更粗糙、更不规则的深海山丘。

在西南印度洋脊的部分地区,沿着西南印度洋的海底,暴露的地幔很可能在与海水的相互作用下被改变和削弱,这可以阻止陡峭的水下山丘的形成,尽管岩浆供应有限。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利用深度测量数据对视觉和定量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其他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海底景观的结构。

本文由Eos重新发布,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主办。点击这里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