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展现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春节将至,到处年味渐浓。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云开广场,人们在年货节活动中选购商品(2024年1月20日摄)。 新华社发(袁福红 摄)
陕西推出千余项春节主题活动,为各国宾朋提供文旅“大餐”;
广东推出逛花街、看电影、游乐园等系列活动,发放超千万元文旅消费券,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在黑龙江,“二滨”的知名度仍在蔓延。 春节假期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十余倍,各大冰雪景区人气旺盛……
游客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园游玩(2024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
新的一年伊始,新消费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人流、物流激增,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新时代硬道理”——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须”,把这个放在第一位。
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越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稳中求进,不断夯实经济复苏基础——
1月2日,沪渝渝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长江高铁合乌段)开工建设。 这条全长约3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建成后,将形成合肥至武汉的新高铁通道,进一步完善我国“八纵八横”沿江高铁网络。
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1月以来,多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京津冀地区最大高铁盾构隧道开挖; 全国首条陆缆跨海工程在浙江舟山铺设成功;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在四川开工建设……
2024年1月18日拍摄的盾构机出发现场(无人机照片)。 当日,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谷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成功下线,标志着津威高铁京津冀地区开挖直径最大、开挖距离最长的轨道盾构机。 隧道开挖正式开始。新华社记者 邢光利 摄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着眼于持续稳定和扩大消费,商务部将2024年确定为“促进消费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活动,打造更多集商旅文体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促消费,力争一季度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正在连续召开的地方两会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各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稳住经济基本面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稳定基础,积蓄前进动力。
促稳定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月17日,储能大会在辽宁沉阳召开。 44个新能源产业项目现场签约,助力沉阳打造“储能之都”。
“我们必须打破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老旧、新动能不足的被动局面,才能走出过去发展的瓶颈,赢得全面振兴的未来。” 在这一共识下,辽宁着力进行结构性大调整。
“统筹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变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结构”二字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 一系列新举措带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
优化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推动贸易结构转变,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 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助力产业“走向绿色”...
锚定高品质,更聚焦重点——
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发改委在福建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发布会,吸引大批企业参与。
同日,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宣布打造“孵化培育服务平台体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和“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在梳理多地多部门2024年发展任务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频频出现。 会议纷纷召开,措施纷纷落地,继续培育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努力提振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业。 这是北京交易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开业仪式现场(2024年1月15日摄)。 新华社发(施力 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兴则金融兴。 当经济强劲时,金融就强劲。
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16日省部级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开幕式上强调,要坚持经济与经济下棋的思路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发展。 金融高质量发展。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共识正在凝聚,行动更加坚定: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促进金融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疫情防控稳定后,经济复苏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前行的过程。
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也是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的信心和信心。
迈向新——在创新驱动中打造发展新动能
2024年大年初一,伴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国内首艘大型邮轮“阿依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发,开启了它的商业首航。
2024年1月1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阿依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启动商业首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婷摄
经过八年科研、五年设计建设,“阿达魔城”标志着我国在邮轮制造领域的全面突破,也标志着一个大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追求卓越的足迹。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用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轨道,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保持战略定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从中央到地方齐心协力培育激发新动能,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形成新生产力。
1月6日,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原悟空”上线。 它搭载了72位独立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 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可编程和可交付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在大国角逐的量子技术领域,中国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2024年1月6日拍摄)。 新华社发(安徽省量子计算芯片重点实验室供图)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量生产力”重要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强调“发展新生产力”,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摆在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窄鼻子”,共同成长,走向新。
1月20日,国内首台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H-F120在广州发布。 在技术门槛极高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我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从自主研发的AG60E电动飞机首飞,到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的成功发射,今年以来重大项目不断取得成功,是坚持创新、长期发展的生动写照。术语成功。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各地围绕新质量生产力寻找新策略、拿出切实举措:
老工业基地长春以航空航天及应用、高端医疗装备及创新药物、氢能及新能源存储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独特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后起之秀安徽正在加紧打造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打造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孵化高地;
创新高地浙江正在推动“万亩千亿”产业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三新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全国有178个国家高新区。 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试验验证平台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努力的背后是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空间的不断拓展。
只有提高产业体系质量,中国经济才能更有韧性、基础更稳固。
打开“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云平台”,一系列联合攻关需求映入眼帘,涵盖合成生物、复杂工业场景机器人系统等多个未来产业。
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云平台全面梳理长三角多产业链协同发展(2024年1月10日摄)新华社
企业提出需求,政府搭建平台,既攻克技术,又带动应用。 上海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刘金元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发布“企业下达”重点揭牌任务48项,未上市数量全国企业已突破380家。每一个“创新榜”都用于加快推动产业链发展。
当前,产业体系完整但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要找准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攻克。
推动重点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明确,2024年,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基地改造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实现“点点成珠、串珠成链”。
加大力度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缓缴费用将超过2.2万亿元。 新的一年,财税部门将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从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到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实体经济质量。
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巨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蕴藏着无数的创新力量。
“紧紧抓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让经济增长动力更加强劲。”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惠民——解决问题、补短板,增加民生新成果
在新疆和田,种植基地里,红柳树在雪地里傲然挺立。
红柳可以防风固沙,在根部接种肉苁蓉也能带来额外收入。 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乡托帕埃里克村的种植大户图尔浑·马蒂斯迪,2023年在自家土地上接种肉苁蓉,年收入超过30万元。 “这样的生活是我以前无法想象的。”
发展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的目标既宏伟又简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2024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被列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1月下旬,浙江省杭州市迎来短暂降温,拱墅区浙江工新村工地却热火朝天:打桩机的声音不断传来,水泥搅拌机不断地来来往往,挖掘机不断地开动。他们挥舞着铁臂,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整个工地正处于打桩阶段,预计春节前完成打桩。
这里曾经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宿舍楼。 该建筑已有40多年历史,存在安全隐患。 居民们对其改造的愿望十分强烈。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浙江龚新村城市危房有机更新(试点)项目于去年底启动,昔日的危房社区正在焕发新生。
让人民幸福生活是“一个国家最伟大的事情”。
“我们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改善老年人福祉的意见》1月15日发布,这是国家出台的第一个支持银发发展的专门文件经济。
从优化送餐、取药挂号等服务,到打造一批让老年人放心消费、便捷购物的线上平台和线下超市,更好满足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等需求.、意见的实施将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广州市越秀区红桥街道三眼井社区老人食堂,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就餐的老人准备饭菜(2024年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一老一少”牵动着亿万家庭,关系着民生福祉。
2024年,继续实施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优惠政策:《3岁以下婴儿抚养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赡养费附加扣除标准”。 税负较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较多。
每一片枝叶,总是与爱有关。 纵观各地2024年“民生清单”,推动发展成果共享的一一举措让人暖心:
云南昭通提出,将特困人员、孤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类对象”等特殊群体纳入“昭通惠民保险”全覆盖;
福建南平提出,对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给予企业每人一次性就业补贴1500元;
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上海、济南、青岛、福州、长沙等城市一批项目开工。
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年轻人的就业和成功、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一切都无小事。
只有从民生“小切口”做起,把大开发工程、民生工程办到人心,打好民生保障,才能支撑人民群众的“大幸福”。
破浪前行——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竞争新优势
新年以来,一批新的中外合作项目密集启动——
1月20日,一艘满载智利车厘子的冷藏货船飘洋过海,抵达上海外高桥码头。 这也是国内水果进口商金荣懋集团与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今年首笔包船业务。
在天津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采购商检查智利进口车厘子质量(2024年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近日,跨国公司江森自控与本土磁悬浮高速旋转机械领军企业飞旋科技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推动暖通空调行业的创新和减排。
日本经济代表团访华、世界银行常务董事代表团……近期,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访华,看好中国市场,深化务实合作。
“中国是强生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全球创新战略市场,强生愿意继续扩大在华投资。” 强生公司执行副总裁温格尔说。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牢牢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在上海、江苏、浙江的水乡交汇处,跨越三个省级行政区的标志性建筑——方庭水院正在建设中。 三地一体化审批后,建设单位只需准备一套材料,到一个部门,盖一章即可。
围绕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试点较多:宁夏提出全面实行市场准入“一张单子”管理模式、江苏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计划、北京、天津、河北研究制定《津冀地区企业主体信用监管地方统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
如果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善于用改革思路和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实现高水平开放合作共赢。
1月11日起,在北京首都机场等枢纽机场口岸,24小时直达过境的外国人可免办边检手续。
同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正式实施五项举措,为外国人来华提供更好服务,确保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要求“夯实外贸外资基本盘”,提出“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强调“切实打通外国人来华投资的关卡”。来中国是为了商务、学习和旅游。”
“赋予浦东新区更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自主权,支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向社会公开。
修改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落实“稳外资24条措施”,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等问题在政府采购……一系列务实举措,开放促改革发展的信号更加清晰。
当前,政府和企业正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拓展市场、促进合作:青岛组织企业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家用及商用纺织品展览会; 温州推出百组团、千家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市场、增加订单及香港玩具展首组团; 西门子能源支持广州供电局建设绿色变电站...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力。
一月中旬,瑞士达沃斯。 在被誉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中国机遇”的话题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博尔格·布伦德表示,尽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将存在,但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的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生长。”
春天回来了,一切都重新开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向好长期回升不仅将更好地造福亿万中国人民,也将继续造福世界的发展,谱写美丽与美丽共享的新篇章。
文字记者:邹伟、韩杰、张欣欣、谢希耀、叶灏明、潘杰、魏玉坤
视频记者:方宽、高明、蒋明明、何山、阿曼、何春浩、贾元坤、狄春、程健、杨子春、刘海、朱晓光、李帅、张雨绮、尤志新、黄安琪、岑志莲、佘令、曲雷(实习)
海报设计:赵丹阳
编辑:杨文荣、张爱芳、王秋云、唐星、郝晓静、贾以宁、宋伟伟、路阳、施思思、王浩成、郭杰宇
协调员:何育新、周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