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展望 | 投资基金李展:龙年A股可期,黄金仍有强劲上涨动力
澎湃新闻记者 丁新庆
回顾2023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结构性趋势凸显。 随着各种积极信号的不断释放,龙年中国经济的上升轨迹将如何破浪? 哪些行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日,澎湃新闻推出《春风又吹》——《首席连线》2024年跨年市场展望,独家专访多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了解投资新主线龙年,探索市场新趋势。 机遇并期待新的市场趋势。
本期刊登对中国投资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展的专访。
李展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预计2024年经济将继续复苏,但仍以疲软复苏为主。” 李战指出,经济复苏的支撑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经济内生复苏,消费逐步企稳,形成增长的基本市场。 二是政策保障下,投资端持续发力。 一方面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城中村保障性住房稳定房地产投资。 此外,出口回升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 但经济复苏的最终力度取决于消费复苏的弹性和房地产企稳的程度。
李战认为,2024年经济内生增长4.6%左右,辅以政策力度,全年仍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 预计第二季度将成为全年增长高点。 下半年基数影响减弱,三、四季度增速趋稳。
政策方面,李战建议关注以下可能的利好因素:一是稳定资本市场的相关措施; 二是关注全面降息的可能性; 三是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 此外,随着近期政策的持续落实,春节后对后续政策力度的预期也可能有所改善,从而推动市场信心的持续恢复。
与2023年相比,李战认为,2024年市场投资利润将有所改善,政策边际将有所改善,估值将得到修复。
从主要资产配置来看,李战表示,国内经济虽然持续复苏,但并未出现加速迹象,市场能否持续修复政策预期还有待观察。 一般来说,可以考虑配置美股和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内资产稳定的品种。
围绕行业投资,李战建议重点抓住高股息策略、科技创新、扭转消费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结构性机会。
“我们可以展望2024年的A股,随着经济持续企稳复苏,全A股利润将较2023年显着提升。另外,内部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2023年将显着增强。” ,外部加息约束将有所缓解。 解释。 目前A股整体估值已经很低,股权风险溢价等指标也处于较低区间,安全边际较高。”李战表示。
以下为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李展的完整内容:
澎湃新闻: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整体表现低迷。 您如何看待A股市场的本轮调整?
李展:2023年投资者的实际“感觉”并不好。 感受差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主要普基指数下跌,但市场中值上涨。 非资金主力方向的小盘行业和公司逆势上涨。 体感的差异不仅是大小股的区分,也是重仓基金与非重仓基金的区分,从而形成等权重与权重的明显区别。 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期望差异较大。 疫情过去三年,投资者在2023年伊始对全年的预期较高。但从年底的实际结果来看,国内经济相对疲弱。
二是单边下滑全年持续较长时间。 除2023年1月的“春潮”和2023年11月的反弹外,全年其余时间均接近持续单边疲软。
第三,基金业绩弱于大盘。 2023年机构赚钱效果较差,明显弱于指数。 基金重仓都是基本面相对优质、投研充足的代表性公司。 估值体系被打破、系统性深度调整的情况比较少见。
分行业看,电信服务、信息技术、公用事业、能源等板块在“中国特测”、“中国特测”等因素带动下,上半年表现强劲; 年中大金融经历了几轮上涨; 消费板块在2023年五一假期强劲增长,前后短暂上涨,但在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的环境下整体走势震荡走低; 医疗板块在后疫情时代持续下滑,2023年7月在医疗反腐背景下承压,2023年8月触底; 房地产行业震荡下行。
澎湃新闻:经过几个月的经济复苏,我们已经看到经济出现逆转的迹象。 接下来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李展:预计2024年经济将继续复苏,但仍以弱复苏为主。
经济复苏的支撑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内生复苏,消费逐步企稳,形成增长的基本基础。 二是政策保障下,投资端持续发力。 一方面增发国债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城中村保障性住房稳定房地产投资。 此外,出口回升带动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 但经济复苏的最终力度取决于消费复苏的弹性和房地产企稳的程度。
2024年,经济内生增长约为4.6%。 在政策力度的支持下,全年仍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 预计第二季度将成为全年增长高点。 下半年基数影响减弱,三、四季度增速趋稳。
消费较2022年至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回升。一方面,当前消费者信心尚未明显恢复,消费与经济内生性同步缓慢改善。 疫情以来,经季节调整环比大致在0.4%左右。 预计内生动能将带动增速小幅回升至5%。 另一方面,现有房贷利率的下降以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提高预计将对消费提供小幅支撑。 消费增长的回升来自于平均消费倾向的企稳和过剩储蓄的释放。
投资端增速因政策落地而回升。 进入2023年二季度后,经济复苏势头尚未完全企稳,投资端开始逐步发力稳增长。 因此,尽管投资对增长的贡献让位于消费,但它仍然是稳增长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手段。 预计2024年疫情前固定投资不会回落至3%以下,将继续巩固经济向好态势。
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仍为负值。 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企业购地意愿不高,制约了土地购置费用。 2023年10月起,广州、杭州、成都等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住宅用地“限地价”出让政策,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核心区土地出让也有望支持土地购置费。 但当前房地产行业整体景气度较低,企业拿地开工信心难以提振。 2023年,100个城市土地成交价格同比下降18.2%(降幅较2022年收窄)。
出口增速逐步好转,数量因素有利于恢复正增长。 尽管发达经济体维持较高利率、通胀逐步回落拖累价格因素,但外需逐步复苏带动数量因素支撑出口。 一方面,发达经济体软着陆概率加大,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外需基本面总体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进入2024年二季度后,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有望逐步转向宽松,这也将支撑出口。
澎湃新闻:当前,正处于复苏阶段的中国经济持续接受“兴奋剂”。 从2023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近期的降准降息,都释放出积极信号。 您认为这些政策将对2024年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未来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李展:1月下旬,央行降准、定向降息超预期,有关部门迅速出台稳定资产市场的措施。 市场风险偏好改善,迎来反弹。
但未来A股仍将面临诸多考验:一是当前数据“真空期”仍在,市场此前的担忧和预期仍在,仍需要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 其次,政策和数据也面临重重考验。 比如美联储的降息立场、1月份金融数据能否超预期、宏观流动性能否继续宽松、春节期间消费数据能否快速修复、以及后两会政策目标的博弈等。假期等
建议关注以下可能出现的利好因素:一是稳定资本市场相关措施将出台。 1月22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强调,“必须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稳市场、稳信心”。 此后,国资委表示将把市值管理有效性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企业市场表现。他们控制的上市公司。 此外,去年8月以来,证监会优化股票回购,引导上市公司增加分红。 春节前后也有可能出台更多稳定市场的措施。
二是关注全面降息的可能性。 1月24日,央行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后续降息打开空间。
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 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支持地方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门落实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未来可重点关注一线城市调整政策新变化以及5年期LPR下调继续支撑房地产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近期政策的持续落实,春节后对后续政策力度的预期也可能有所改善,从而推动市场信心的持续恢复。
澎湃新闻:美联储当前的加息周期似乎已经结束。 2024年,海外变化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和政策?
李战:美国经济预计将软着陆,美联储预计2024年开始降息,但降息步伐缓慢。 随着通胀水平有序回落,美联储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降息,但整体节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甚至可能明显慢于市场预期。
一方面,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美联储官员在声明中对降息总体持谨慎态度。 另一方面,考虑到本轮美联储加息决策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在通胀水平大幅下降至美联储满意的水平之前,开始降息仍需要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出更明确的信号。 全年降息预计在100BP左右,略高于2023年12月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的75BP,但远低于年初市场预期的150BP。
受此影响,美债收益率缓慢回落,甚至出现阶段性上行风险,可能对全球风险资产价格造成一定抑制。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货币政策中降息工具的外部约束也明显缓解,有望推动国内利率上行到稳定且小幅下降。
澎湃新闻:您对2024年A股市场有什么心理预测吗? 您会更加关注哪些因素?
李展:除了上面提到的积极因素之外,相比2023年,我们还会更加关注一些风险因素:第一,房地产。 2024年的房地产调控环境与2015年有些相似,但2024年的放松程度或效果能否与2015年相媲美,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房地产复苏的节奏将成为影响房地产调控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和外资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信心。 影响因素。 2024年房地产企稳的关键在于是否会出现“印度之春”。 从目前情况来看,房价出现“印度之春”的概率较低。
二是金融反腐败和严格监管风险值得关注。 今年1月召开的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一定要“刺”、要锋利。 关键是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 要从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方面严格执行。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 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预计金融反腐和监管将更加严格,可能影响市场和外资风险偏好。
澎湃新闻:如果结合盈利、流动性、资本市场体系、风险偏好四个要素,您对2024年A股市场有何具体看法?
李展:如果市场再次调整,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机买入股票。 当前A股主要股指的历史估值分位数已低于过去多个市场底部,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估值已被低估,中长期存在较大反弹空间。 对于2024年,我们普遍判断A股可期,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持续企稳复苏,全部A股利润较2023年将显着提升。此外,内部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2023年将显着增强。到 2023 年。
澎湃新闻:2024年和2023年最大的投资差异是什么? 会有更多的结构性和边际改进吗?
李展:与2023年相比,2024年市场面临的最大投资差异如下:
一是盈利能力改善。 2024年全A利润增速预计较2023年负增长明显改善,有望成为支撑市场的基石。 这具体得益于消费的内生性复苏以及出口反弹背景下制造业投资的延续。
二是政策边际改善。 内部改善,2023年底新增万亿几乎全部用在2024年,应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将更加清晰,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加明确。 外部风险缓和,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中美利差收窄。
三是估值修复。 目前估值水平修复空间较大,下行空间较小。 主要股指和各类风格指数的估值比例与以往多次底部基本持平,部分指数甚至出现明显低估。 当然,在市场复苏之前,我们认为结构性改善和边际改善的迹象需要逐步落实,这也给市场带来更多结构性机会。
澎湃新闻:考虑到全球大选年中期地缘政治、经济以及各类资产价格之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主要资产配置的角度,您如何看待2024年各类资产的机会?
李展:国内经济虽然持续复苏,但没有加速复苏的迹象。 市场能否持续恢复政策预期仍有待观察。 一般来说,可以考虑配置美股和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内资产稳定的品种。
就股本而言,上涨空间和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2月份的分配思路不宜过于激进,也不宜追求灵活性。 稳定的资产或者确定性的主题方向还是有非常重要的配置价值和必要性的。 具体包括:兼具催化剂和周期性规律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持续高分红的稳定资产,以及航空等节前确定性较强的旅游产业链、机场、轨道交通、酒店、餐饮、旅游。 美国经济数据韧性支撑基本面,软着陆概率进一步加大,支撑美股持续上行。 在降息预期下,纳斯达克指数相对乐观。
利率方面,宽松路径正在博弈,波动格局未变。 尽管1月下旬市场信心短暂提振,但政策和基本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仍在等待进一步验证。 预计将出现长短期波动。 市场已充分消化了修改后的最早降息时间,长期美债利率预计将进入波动期。
汇率方面,美元等待降息指引,人民币小幅升值。 降息预期博弈加剧,美元指数等待指引。 政策力度改善基本面增长预期,人民币小幅反弹。
澎湃新闻:2023年由于供给收缩,煤炭、铜、黄金等有色金属表现将相对亮眼。 展望2024年,您对大宗商品投资有何看法?
李展:大宗商品投资方面,政策博弈加剧,价格扰动加剧。 3月份市场对于是否降息的博弈加剧,出现分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扰动明显加剧。 原油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减产执行力度不弱。 短期内我们对原油还是比较乐观的。 上半年原油价格弱势波动。 下半年,随着经济走出低谷,油价可能会上涨。 其次是铜和金。 国常委积极定调,央行提前宣布2月份降准50bp。 近期政策预期有所加强,重点关注春季开工及其对需求的拉动作用。 房地产链条疲软拖累螺纹钢和玻璃价格。 但由于基础设施强劲,螺纹钢预计略好于玻璃,工农业品相对乐观。
2024年黄金依然具有强劲的上涨动力,随着美债实际利率中枢下行、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阶段性避险需求,我们预计今年金价仍将表现强劲。 首先,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未来央行配置黄金的意愿依然较高,这将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 其次,美债风险溢价中心可能长期上升,进一步强化黄金的避险属性,也意味着在美元信用下滑的背景下,黄金的货币属性或正在回归。 ; 第三,建议关注黄金的季节性格局,寻找确定性较高的机会介入。
澎湃新闻:聚焦行业投资,您认为哪些行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投资机会在哪里?
李战:重点抓住高股息红利战略、科技创新、扭转消费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结构性机遇。 值得重点关注的结构性机会包括:一是在市场上行动力依然疲弱的情况下,投资者整体配置思路将更加审慎,煤炭、石油石化、银行等股息稳定且高的行业更受青睐。
二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几年最重要的投资方向。 产业政策和国家资源密集支持的方向将出现令人兴奋的主题机会,主要包括电子芯片、半导体、通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 。
三是医药生物、农林牧渔业,消费困难得到扭转,有工业基本面支撑。 医药行业的政策预期将逐渐明朗,低估值将逐步恢复,基本面将逐步见底恢复。 农林牧渔预计2024年将迎来新一轮生猪价格上涨周期,节奏更偏向下半年。 此外,商品消费的“业绩预期-当前估值”组合已具备高性价比配置,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和家电。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应对和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因此,化解过剩产能预计将成为2024年的重要任务。其中,光伏、电池等新能源方向值得关注。
澎湃新闻:风险方面,您认为2024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哪些干扰? 是否存在需要关注的“灰犀牛”? 今年投资者应特别关注和防范哪些不确定因素?
李战: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全球从COVID-19疫情、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中东地缘政治等因素中恢复的进程仍然缓慢,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失衡。 发达经济体维持较高利率以抑制通胀、抑制总需求,而新兴经济体仍缺乏经济活力。 大流行前的水平。 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
ISM-PMI新订单指数显示,美国预计将在2024年初从库存消耗周期转向库存补充周期,为经济软着陆提供支撑。 考虑到中美两国预计将同时进入库存补货周期的共振,海外企业将相对受益。 随着经济软着陆,美联储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降息,但降息速度较市场预期放缓且幅度较小。
受此影响,美债收益率缓慢回落,甚至出现阶段性上行风险,可能对全球风险资产价格造成一定抑制。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货币政策中降息工具的外部约束也明显缓解,有望推动国内利率上行到稳定且小幅下降。 此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影响资本市场。
澎湃新闻:简单总结一下您对2024年市场的展望。
李展:可以展望2024年的A股,随着经济持续企稳复苏,全A利润较2023年将有明显提升。此外,内部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2023年将显着增强。到2023年,外部加息的约束将有所缓解。 目前A股整体估值已经很低,股权风险溢价等指标也处于较低区间,安全边际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