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2-20 06:06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模式。 强化政府预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 简而言之,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办尽可能多的实事,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让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迫切需要。 从我县近年来财政预算绩效的整体表现来看,预算绩效管理推广的时间较长。 政府和财政部门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成果显着; 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正处于积极探索、逐步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阶段,在制度推进、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

一、我县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绩效概念不深刻,思维存在误区。 我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也出台了一些绩效管理措施和办法,此外,一些操作规范也在不断细化。 总体而言,它仍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财务部门还是预算单位,都经历着从认知到实践的磨合期。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相当多的预算单位对这一管理体系还没有充分认识。 主要有以下三个倾向。 一是“两轻两重”的惯性思维。 一些单位“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没有根本改变。 他们认为,如果预算申报的项目能够落实,预算安排的资金能够使用,就不会有大问题。 从全球角度考虑利益是否最大化; 二是视野不宽广,思维狭窄。 少数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增加了工作量,考核是故意找麻烦、找茬。 三是被动应对,只求渡过。 一些单位在年初绩效目标申报和年末绩效自评中操作不准确、科学、规范,质量难以保证。 在自我评价时,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扬长避短。 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着财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境。

2、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短缺,规范管理存在盲点。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覆盖面广、专业性强。 无论是预算单位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还是财务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 一方面,从事预算绩效管理的部门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该部门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人员。 即使是专职财务人员也缺乏推动绩效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难以规范流程。 ,管理科学,业绩显着。 另一方面,我们的财务部门缺乏预算绩效专业人员。 近年来,我局专门成立了表演单位,配备了专门的表演人员,但他们并不是表演专业人士,是“半途而废的和尚”。 同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缺乏高度专业的技能储备。 我们只能边工作边学习、边探索、边积累,很多任务短期内很难深入推进。

3、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实际操作困难。 虽然财政部制定并出台了绩效评价的通用指标体系,省财政厅也相继出台了详细的评价指标和实施办法,但对于指标的具体设置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针对性强的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 以供参考。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围绕细化量化绩效评价指标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总结出了一些符合我县实际、适用具体事项的评价指标。 。 然而,我们县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逐年扩大,建设开发投资逐年增加,新政策、新情况时有出现,已经形成的评价标准不能完全匹配。他们。 同时,现有的评价指标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缺点。 导致单位职能不同、支出项目不同时,针对性不强,指标难以量化,评价缺乏依据,直接影响绩效评价。 的质量。

绩效工作思路_绩效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_绩效指导意见

4、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推广效果有限。 广泛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既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还很不足,通过评价结果的应用对加强绩效管理的促进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目前,我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仅停留在反映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等较低层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绩效管理与年度预算编制结合不紧密,部分单位落实问题整改意见。 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机制不健全,预算绩效结果透明度不是很高,绩效评价结果不能更快、更多地转化为管理措施。 同时,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缺乏针对性、质量不高也是制约结果高效利用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绩效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修订的《预算法》和财政部令第113号颁布的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细则》也对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尽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也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重要途径。 措施。 一方面,要采取召开会议、发布规范性文件、专题培训、分类指导等多种形式,组织预算单位和工作人员学习预算绩效管理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绩效理念可以深入人心,让绩效管理者熟悉政策、知行合一。 另一方面,要通过专题工作报告、情况通报等方式,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让主要领导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预算绩效管理,以便及时决策。 做出决策,支持和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利用绩效评价结果调整管理思路。

2、完善指标体系,规范评价标准。 财政部门、预算单位要准确把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规定,深入研究符合我县实际的推进措施,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部门(单位)、不同项目的绩效指标,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各类支出的制度。 统一规范、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征、细化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覆盖全部预算支出结果绩效评价的标准化标准,尽快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控、预算评价、评价结果反馈、反馈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加强运行监控,突出结果导向。 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批准后,有关单位要迅速组织实施,加强管理。 财政和有关监管部门要动态监测情况,督促落实。 在运行监控过程中,要做好四件事。 一是确定监测重点。 按照“有申报就监控、有落实就跟踪”的要求,重点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项目和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管。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明确监测内容。 项目绩效目标的达成程度、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都必须纳入监控范围。 三是强化整改措施。 演出运营中发现的问题,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整改; 对绩效评价中指出的问题要追究责任并追究结果; 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根源上、根源上加以解决。 四是突出结果导向。 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措施和实际效果,发现因认识不够、管理措施不力等造成的建设项目决策失误、财政资金配置不当、实际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重大错误。 出现问题必须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同时,要做好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公开,以便各单位总结以往的经验和研究措施。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等问题,一方面要集中业务骨干充实财务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加强专业培训、学习检查、工作调研、业务交流等措施对当前形势有帮助和促进作用。 有人才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及时组织预算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及时为单位开展绩效管理提供政策理论和专业操作技术指导,促进预算单位绩效管理的整体提高。各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 此外,要重视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和技术交流,真正发挥“专家”的专业知识和权威。 (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