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2-21 19:17

上海电影研究报告:国有电影行业龙头,IP发展乘风破浪远行

1、公司介绍:植根上影优质基因,业绩显着恢复

1.1. 主营业务及发展历程:完整产业链布局,影院+内容+IP。

上海电影是国内老牌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旗下的专业电影公司。 2010年起,上影集团将与电影发行业务同产业链的影院运营及影院投资、开发、运营业务重组入公司。 上海电影扎根集团专业基因和丰富资源,覆盖完整产业链,以“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电影娱乐生活方式”为目标。

发行由来:公司前身东方发行是上海电影集团旗下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核心企业之一。 1994年成立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全资子公司。 它是国内第一家由工作室经营的影视公司。 出版商。 2012年,公司由东方发行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制公司,由上海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京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影院扩张:2010年,上影集团将旗下多家影院股权无偿转让给公司。 公司影院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3年9月末,直营影院51家,银幕375块,特许影院774家,银幕4967块。 联合影城总票房位居全国影院第三位。

IP开发:2022年,上影集团与上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上影元文化,运营上影旗下多项动漫IP及真人影视版权,其中包括《中国故事》 》、《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天上掉馅饼》等经典动画作品和《女篮5》、《老故事》等经典影视作品2023年5月,公司完成对上海电影制片厂51%股权的收购,将电影发行放映业务与大IP开发业务融为一体,形成双轮驱动。在60个知名经典IP上,与外界展开多元化合作,释放众多经典IP的巨大能量,打造IP运营“大中型平台”,聚焦新消费等IP衍生商业业态以及虚拟现实互动。

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影院+内容+IP。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影发行及放映业务,具体包括电影发行及版权销售、影院连锁经营、影院投资、开发及运营业务。 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形成“专业发行公司+综合院线+高端院线”的电影企业之一,是一家经营完整电影发行放映产业链并拥有自有网络票务平台“天下票务”的电影企业仓库”。 公司正在积极实施“十四五”战略,以院线及频道运营为“第一轨道”,电影及内容推广为“第二轨道”,大IP开发为“第三轨道”。 公司以打造“全球电影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企业”为愿景,将打造成为市场份额领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标杆企业。

1.2. 股权结构及管理:上影集团是一家集中控股公司,核心人员经验丰富

上海电影集团集中持股,推动资源协同赋能。 截至2023年12月13日,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影集团持有公司69.22%的股份。 上海电影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现代电影集团之一。 可以积极促进各方面资源的协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电影旗下子公司业务定位包括电影放映、电影发行、大IP开发、票务代理等板块。 电影放映板块,公司持有上海院线100%、上影希杰院线51%、上影星汇院线50%等; 电影发行板块,公司100%控股上海联合院线; 在IP开发板块,公司将于2023年收购上影集团持有的上海影源文化51%的股权,通过上海影源文化在IP及相关衍生领域的业务拓展,公司将提升公司实力。影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票务代理板块,持有天下票仓(上海)网络科技49%的股权。

公司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业务和管理经验。 公司董事长王建尔曾先后担任杭州市委外宣办公室主任、副部长。 现任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院董事长; 王军副主席历任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外事部副主任; 2014年起任公司总经理,历任战略发展部部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副总经理李早深耕影视行业多年,曾担任动画制作人,于2023年6月被任命为尚影园总经理。

1.3. 经营业绩:电影放映明显恢复,疫后恢复扭亏为盈。

疫情影响逐步消化,2023年复苏显着。2016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保持在10亿元以上,其中2016年至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2.5亿元左右波动元。 2020-2022年疫情期间,营收大幅下降,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88.24%;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据公司公告,公司旗下联合影城2023年1月至9月总票房位居全国影院第三位,累计票房37.2亿元,同比增长104.28%,重回141.1%。 2021年同期的%; 1-8月,在销售业务及其他非票房业务方面,公司累计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11.11%,人均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2.73%。 2022 年。

公司业务包括电影放映、电影发行、广告、商品推销等。 (1)电影放映: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影院实现的门票收入全额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2018年至2022年电影放映业务占收入比例为76.2%/69.3%/71.9%/69.3%/71.1%。 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拥有资产挂钩影院65家,直营影院50家,银幕总数386块。 (2)电影发行:包括电影发行收入和影院营业收入,2018年至2022年公司电影发行业务分别占收入的2.2%/5.5%/5.1%/6.5%/5.3%。 (3)广告业务:包括映前广告和映前广告,2018年至2022年广告业务占收入比例分别为9.8%/12.3%/8.6%/12.3%/7.4%。 (4)销售:指销售饮料、食品、电影衍生品等产生的收入。2018年至2022年销售业务占收入比例分别为5.9%/6.6%/3.9%/4.3%/6.4% 。

盈利有望恢复,三项费用控制良好。 由于成本相对刚性,公司主营业务电影放映毛利率受到疫情影响,预计疫情过后将恢复; 电影发行毛利率波动较大。 2022年,受行业因素影响,公司代理发行影片因严格控制发行流程,同比减少。 各项成本费用中,尽管收入下降,毛利率却大幅提升至73%; 广告及商品销售业务毛利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公司费用率总体稳定。 2020年管理费用率高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停工期间影院将相关租赁物业/折旧摊销/人工成本从运营成本重新分类为管理费用; 公司2022年将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支出,行政费用有所减少,但由于疫情影响收入减少,行政费用率有所上升; 正常年份,公司管理费用率在10%左右,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行业分析:市场业绩佳报频传,产业结构稳中求变。

2.1. 市场回顾:供需双方合力,票房表现焕发新活力

疫情后恢复信心恢复,票房再创新高。 2017年至2019年,我国电影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电影市场波动较大。 2022年底防疫政策优化后,票房市场明显复苏。 2023年1月至11月票房收入509.78亿元,同比增长79.7%,较2019年同期恢复至84.86%。从各主要档期来看。 2023年春节、五一、端午票房将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4.6%、99.6%和116.1%。暑期票房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同期增长15.98%到疫情前的2019年票房高峰。 疫情后票房恢复情况出色,重点档期逼近甚至超过疫情前峰值,表明我国电影票房市场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供给端:影片整体供给放缓,票房继续集中。 2016年以来,电影数量整体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上映影片530部,同比增长52.7%。 与此同时,2017年至2022年,国家出台多项整顿娱乐乱象的相关政策,电影竞争的重点逐渐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此外,2016年以来,头部电影的票房集中度持续提升(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头部电影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2023年至今,票房前5名和前10名影片的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6.4%和52.3%,较2016年的19.4%和31.0%增长约一倍。精品影片,再次体现电影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需求端:观影人数回升,平均票价大幅上涨。 2016年至2019年,观影人数逐年增加,但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2022年底防疫政策优化后,观影人数有所恢复,2023年1月至11月达到12.02亿人次,同比增长77.3%。 与2019年同期相比,恢复至同期的74.43%,不及票房收入。 2016年以来,平均票价除2020年略有下降外,基本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2021年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平均票价达到40元以上。 虽然票价上涨,但观影人数保持稳定,证实观影需求依然强劲,现有市场仍有扩张空间。

2.2. 竞争格局:院线龙头地位稳固,上海电影增速显着

投射面超强,浓度保持稳定。 在我国各大连锁院线市场份额排名中,万达以15.51%、17.45%、17.47%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占据第一。 中影集团数字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目前位居行业第二。 上海电影集团旗下联合影城市场份额较2022年持续提升,2023年(截至12月13日)以8.18%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三。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影院三年CR10分别高达67.38%、68.01%、68.11%。

2023年以来,龙头上市院线公司业绩明显复苏,上海电影增速表现突出。 根据业绩预测,上海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近年来的票房收入均达到了50%左右的同比增速。 其中,上影旗下联合影院累计实现票房19.8亿元(不含服务费)。 同比增长80%,观影人次达到4400万人次,同比增长76%,增速均位居前列。

2.3. 行业趋势:产销一体化,AI赋能全流程

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IP布局也要顺势而为。 我国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影制作、发行(包括院线发行和数字发行)、院线、院线四个环节。 主要参与者包括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公司、新媒体公司、院线等。 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已开始全面介入产业链各阶段,实现产业各环节协同,提高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代表企业有中影、横店影视等,目前上影已实现发行+院线+影视一体化。 随着收购上海影源文化,获得丰富的IP储备,公司有望开辟第二条盈利曲线。

上海电影有限公司是干什么的_上海电影文化集团有限公司_上海电影集团公司logo

AIGC逐步实施,电影新时代或将开启。 影视行业集音频、视频、文本为一体,是生成式AI的优质实现场景。 AIGC的成功应用有望打破传统影视创作的局限性,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AIGC在内容创意、内容生产、内容推广等方面实现了全阶段、多维度的赋能。 目前,上影在内容制作端积极推动AI+IP融合,在内容推广端对接海外GPT模式开发,将国内优质IP内容与海外技术应用相结合,提升文化输出和海外输出。推广能力。

2.4. 行业变革:增长有限的影院求变,多元化创新新路径开启。

票房收入增速逐渐放缓,影院多元化经营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疫情前的电影市场在2019年达到顶峰,但此时市场增速已明显放缓。 疫情后票房市场回暖,近年来各个时期票房恢复良好,但未来空间仍需探索。 为了保持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大影院纷纷走上多元化经营探索之路,在放映渠道、商业销售、内容供给等方面不断创新。 目前,中影、万达电影、大地影视等都已开始多元化业务探索。 上海电影提出“电影+”理念,通过技术、场景、IP、影院等多维度联动,开辟新的利润空间,打造第二条利润曲线。

3、公司优势:院线龙头地位稳固,IP开发腾飞。

3.1. 联合影城地位稳固,核心影院价值凸显。

该剧院品牌历史悠久,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公司全资子公司联合院线由上海电影集团于2002年成立。 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院线之一。 2012年重组为上海电影集团。 联合院线无论是加盟影院数量还是票房规模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6年至2022年,特许影院数量持续扩张。 截至2023年9月末,加盟影院774家,联合影院票房市场份额为8%。 左右波动,基本排在全国前3名。

分账模式探索已经成熟,盈利能力有所恢复。 联合影院已形成成熟的特许经营影院扩张模式。 根据影院基本情况、未来合作前景、影院服务成本等因素,结合影片情况、放映轮次等,合理确定院线与院线的关系。 账户共享比例。 公司根据各影院实际票房收入计算应付子账。 扣除应收发行公司的子账后,净额作为影院放映收入。 疫情前,联合影院净利润率维持在60%左右。 2020年,受疫情影响,蒙受损失。 2021-2023年上半年恢复到50%左右,未来有望继续恢复。

上海电影院备受业界关注,以底蕴深厚的新面貌回归。 上海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其标志性建筑上海电影院建于1991年,最初拥有5个放映厅,是上海第一家多厅影院。 自1993年起,上海电影城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 自创办以来就获得了世界国际制片人协会的高度评价。 迄今为止,上海电影节仍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级电影节。 上海影城还创造了中国电影放映史上第一个放映8频道电影、第一个放映数字电影等多项记录。 上海院线有限公司于2010年由上海电影集团转制至公司前身东方发行。2014年,上海院线东方巨幕厅放映电影《比例:林恩的中场战事》,创下多项票房成绩创下全国单馆单月记录。 2022年,公司启动上海影院改造升级工作。 2023年6月10日,携小说“电影+”等玩法特色回归,夺得全国首日票房冠军。

凸显核心领域价值,积极探索跨界突破。 公司直营影院“SFC上海电影院”聚焦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依托区位优势推进映前广告,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直营影院501家、银幕375块。 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影院+”,打破跨界界限,引入更多品牌联名、跨界合作,影院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3.2. 坚持发行优先策略,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

优先经销,多元化合作。 公司坚持“发行优先”的企业战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力求通过与优秀影片的合作,实现发行业务的拓展和创新。 2020年除疫情影响外,公司参与电影发行,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 其中,主要发行的《神秘世界历险记3》荣获2016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冠军,联合发行的《流浪地球》位列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第二名。将继续推进重点储备项目的影片上映筹备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头部影片,以更灵活的合作模式参与更多项目的投资发行。

3.3. 背靠上影集团,赋能影视全产业链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电影集团是始建于1949年的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现代电影集团之一。 上海电影集团的主营业务是影视产品的创作、制作、推广、销售、发行、放映。 不断拓展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财产等影视相关产业,构建了覆盖创作、拍摄、制作、宣发、发行、销售、放映、发行等全影视产业链。周边产品。

“四大支柱”:优质内容、大IP、语音+和网络内容,构建上影集团内容创新体系。 上影厂不断打造上影金字招牌和红色文创基因,实施“精品内容”战略,夯实内容创新基础。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秉承优良积累,围绕“大IP发展”战略,推动经典动画形象IP化和深度发展。 上海电影翻译厂聚焦核心优势领域,巩固有声内容产业,发展“声音+”领域。 拥抱互联网时代新市场新需求,上影首正创新加速网络内容生产发展,打造第四大内容创新实体。 目前,集团已积累电影870余部、动画(集)600余部、翻译片1500余部等内容资源,以及丰富的版权资源。

“八大支柱”:支撑上海电影产业的创新体系。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影市场,汇集了“上海电影发行”、“联合院线”等多个知名品牌; 上海艺术设计专注于展览设计,拥有创意设计、装饰、展览设计等多个国家级专业资质; 上海电影制片厂以拍摄、制作为主,由上海影视园区、豪浦影视基地、上海电影技术厂组成; 永乐股份以园区物业为主业,力求将办公、主题休闲、大众文化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一个文化创新产业园; 上海电影互娱探索旗舰店式“影艺中心+品牌店”的行业新模式; 上海电影文旅打造影视IP+文商旅游一体化发展生态; 上影科技进军个性影院、定制细分市场; 上海电影文化财产探索文化财产运营管理新模式。 “八大支柱”相辅相成,为集团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上影”的主要控制人、资本层面的大股东、产业链上游端,上影集团拥有强大的影视内容制作能力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持续推动上影的业务拓展和跨界赋能,公司也将作为集团发展战略实施的主引擎和主平台,激发活力,发挥优势,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3.4. 内容变现空间广阔,大IP发展将腾飞。

全球IP授权产业正在经历巨大增长,动漫IP变现空间广阔。 根据授权行业杂志发布的《2023年全球顶级被授权商排行榜》,同比增长率高达61%。在IP变现形式和方式方面,据维基百科统计,位居全球TOP50 2022年最赚钱的IP,大部分IP的原创媒体依然是动画+漫画,如米老鼠、迪士尼公主等,收入超过500亿美元;汽车总动员、芭比娃娃等,收入在200亿左右人民币,对知识产权货币化方向的衍生品/零售收入产生更大的贡献。

我国品牌授权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2018年占比13%。目前中国品牌授权主要合作模式主要有产品授权、品牌联名、主题空间/现场娱乐授权、推广授权等和内容改编许可。 其中,产品授权和产品联名是目前主要的合作模式。 2022年,中国品牌授权行业中产品授权业务模式占比将达到56.2%,产品联名业务模式占比将达到29.2%。

趁着IP发展的契机,收购上海影视文化,扬帆大IP发展。 2023年3月,公司宣布收购上海影源文化51%股权。 集团内部,为让上市公司开辟IP发展新赛道,已酝酿三年:2020年3月,上影启动“十四五”战略研讨,明确三大战略——高优质内容、大IP开发、数字化转型; 2022年,上海电影集团及其子公司美影厂分别出资65%/35%成立上海影园文化。 影源转让部分经典IP全部版权并独家授权,其中包括《大闹天宫》、《葫芦兄弟》、《黑猫警长》、《中国故事》等60个知名经典IP; 2023年5月,上影收购上影集团持有的上影元文化51%的股份。 公司整合上海影源文化拥有的丰富IP储备,为IP开发和运营战略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 多元化布局有望打开市场增长天花板。

深耕IP商业转化,形成IP孵化与商业化反馈的良性循环。 在大IP发展战略方面,一方面,上海电影园聚焦IP开发,不断打造优质内容和新IP,为公司商业化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已具备一定的IP商业化转化能力,公司关键IP已开发并产生收入。 IP商业化产生收入的主要方式包括1)IP授权:IP所有者/版权人将IP授权给商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IP。 商家可以利用IP元素和内容生产周边产品,打造IP快闪店,并通过IP授权在线下主题空间使用; 2)联名/联动:IP与其他产品品牌合作推出IP联名产品; 3)开发IP衍生品:利用IP开发、创造新产品。 IP衍生品已成为影视IP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星球大战》为例,其IP衍生品收入达到422亿美元。 目前,IPS,例如“中国故事”,“ t 寻找妈妈”,“天堂的破坏”和其他IPS已经进行了IP商业化尝试。 根据模拟报告,上海电影集团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授权上海电影集团的IP知识产权获得563.753亿元的累积营业收入,净利润为2021年; 2022年,累计营业收入为601.7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45.62亿元人民币。 。 将来,该公司将实施创建“高质量内容”的策略,并保留了关键的动画项目,例如“中国故事2”,“小怪物的夏季”,“ Goral ”,“ ”,“ ”儿童”和“数千英里的河流和山脉”等。IP开发为高质量内容奠定了基础。 高质量IP的积累,开发和商业化将进一步提高IP的普及,形成良性周期,并为公司增长开放空间。

3.5. 技术赋予IP货币化并投资于发现尖端企业

IP和AIGC结合使用,IP通过技术转化为产品和体验。 AIGC的出现赋予了大型IP的发展,使中国的IP宇宙能够整合更多的跨境格式和商业模式,并促进中国原始IP的发展。 该公司拥有许多电影,电视和动画IP,具有出色的电影和电视制作能力以及介绍高质量电影的资格。 在此转换过程中,它已成为最早实施相关应用程序的电影和电视公司之一。 使用AI+无线电戏剧技术探索数字化转型并与 孵化大型IP。 该公司于2020年开始探索创新的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其三种核心策略之一。 2021年6月12日,喜马拉雅人正式与上海电影集团签订了合同,成为其独家音频战略合作伙伴。 这种合作完全利用了喜马拉雅山在音频领域的制作,发行,品牌,生态和其他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电影和电视领域具有优势在版权资源和创造者资源方面具有优势的上海电影集团,我们努力开放整个IP孵化产业链。 2023年6月8日,该公司宣布与喜马拉雅山的合作将结合AIGC内容,以进一步迈出最佳体验。 该公司,和上海电影翻译工厂计划建立上海 and Co.,Ltd。以及其首次原始作品“ Magic City”在当天举行的“ Sho ·Sea Forum”活动中首次亮相。 “魔术之城的传奇”收集了上海电影翻译工厂的资深艺术家的声音和现代语言艺术家的声音,并整合了通过调制而发展的智能人类声音; 上海电影翻译工厂的主任刘冯(Liu Feng)完成了声音情感的表达。 依靠AI技术来实现声音转换 - ,Zorro,功夫Panda等的翻译声音,在时间和空间之间进行了新的对话。 将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将经典电影和电视资源与新技术结合起来,并探索诸如AIGC之类的尖端技术。

建立资金来探索AIGC和其他领域的尖端技术公司。 2023年6月,该公司和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共同启动了“文化创新 +科学与技术创新”加速器计划。 作为加速器计划的核心项目,在公司的上海电影院定期举行的“ Sho Show”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希望将其建立在上海和中国的艺术创新之源。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该公司将投资3亿元来加速对高质量的科学和技术创新企业和项目的投资,重点关注文化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创新企业,包括AIGC,大数据,Web3,Web33 .0,VR/AR/MR,“ ”和其他尖端技术,并提供工业实施方案,以加快文化行业尖端技术的商业化。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本行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以报告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