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推进分级诊疗进社区——从地方两会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新华社记者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 他们是分级诊疗制度的执行者,是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记者在近日当地两会采访时发现,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门”就医。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委员也重点就如何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建言献策。
能否见到“好医生”一直是人们选择就医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对此,浙江省不仅大力鼓励医疗专家定期会诊,还采取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修培训等措施,不断加强名优医疗资源“下沉”和“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进修”,全面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 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宏指出:“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提高了,才能让群众留下来、信赖起来。”基层医院。”
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中心主任医师魏峰表示,分级诊疗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为群众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尤为重要。 医院不仅要“花钱”提供实实在在的存在和帮助,为基层医院“输血”,还要建立一支“抢不走的医疗队伍”。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分级诊疗,吉林省白城市以白城市医院为龙头单位,与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等形成“1+N”。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疗养院和一些私立医院。 “示范医疗社区形成了区、乡、村三级“严密”的网格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从科室结构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往往给患者留下专科诊疗能力薄弱、难以准确识别病种的印象。 尤其是“老少皆宜”的群体,专科诊疗能力亟待提升。 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英建议,依托儿科医疗联合体完善儿科服务网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上海市人大代表、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海英提出,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巩固中医药服务网络,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围绕上海“五个新城”建设的能力。
除了人才交流和结构调整外,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推动医学界数字化赋能、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互联共享也成为各地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 去年以来,河北省唐山高新区老庄子镇中心卫生院利用新建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与多家市级医院对接,学习先进技术和理念,并开通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心电、远程B超等项目。 “过去,由于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限制,患者无法留住;困难重症医疗救助制度启动以来,患者数量增加了30%以上。” 老庄子镇中心卫生院主任苏春华说。
2023年6月20日,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刘集中心卫生院工作人员发放中药汤包。新华社记者 张丽媛 摄
在医保政策支持方面,山东在医保报销待遇方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助力构建双向转诊机制。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整体起付线,进一步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 聊城市阳谷县医保局局长陈光强表示,目前,阳谷县已开设村(社区)医保点120个,为周边群众提供医疗保险服务71266人。
对于分级诊疗的发展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第二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组会议上提到。上海市政协第十四届会议指出,公共卫生体系是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医疗机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分级诊疗体系仍需完善。 “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确保基层与三级医疗体系衔接更加顺畅,更好释放上层医疗能力。” (记者袁泉、黄潇、赵丹丹、龚志红、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