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2-25 05:02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促进经济稳定向好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12月14日发表文章《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协同作用。” 文章称,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定调,部署多项重点任务。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 和协调。” 会议还特别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从强调“稳”到更加强调“进”和“立”,会议发出了更加积极的政策信号。 展望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将更加一致、进一步协调,形成推动经济复苏的合力。

会上,“稳中求进、进中促稳、先建后破”的提法引起广泛关注。 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12月13日在“2023-2024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稳中求进就是稳中求进。总体形势和基础,更有利于经济。 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紧缩和抑制措施; 以促稳定促稳定,必须以进步为方向和动力,主动转变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巩固稳定。 为中国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先立后破。 必须统筹稳定和进步。 该立的必须主动立,该破的必须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 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间和效果。 ,不能脱离实际而急于求成。

在经济工作更加积极的总体基调下,会议对宏观政策部署也有了新的思路。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大力度,提质增效,这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大力度、提高效率”不同。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适度强化”是指财政政策根据经济状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夯实经济复苏向好的基础; “提质增效”,“增效”,就是以优化结构、强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切实提高政策效能和金融效率。 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要安排适当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韩文秀说。 他还表示,关键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好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效果。

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准有效”与“精准有力”虽然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要变化。

举例说明规模经济的重要性_规模经济作用_举例说明规模经济的原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认为,“精准有效”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调控的质量和有效性,着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本次会议还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促进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稳中有降”。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必须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这凸显了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实际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物价水平。 更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韩文秀指出,物价水平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物价必须保持在适中适度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发力方向一致,形成合力。

“一致的宏观政策导向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告诉记者,市场预期不仅受到货币、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影响,还受到行业政策的影响。 如果相关政策不能保持一致,可能会导致宏观政策失灵,导致企业信心下降、消费意愿降低,从而阻碍扩张效应。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会议增加了“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等字眼。 。 一方面,表明后续财政货币政策或将加强协调,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 另一方面,或许表明多部门政策需要“形成合力”,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注重与就业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的协调配合稳定和技术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对记者表示,要把财政政策适度集约化程度与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体现一致性和有效性。实现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联手吧。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较高,但也有部分资金转化为存款,回流银行体系。 究其原因,是一些企业不愿意投资、扩大生产,这是资金需求所致。 不足的。 对此,财政政策还有进一步行动的空间,即通过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推动政府加大投资,通过增发政府债券等方式促进重点人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增长。民生领域,从而带动企业订单增加。 “生产回暖,相关就业增加,最终达到拉动内需全面复苏的目标。”他说。(记者张默 向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