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商业银行普通债券是“类利率”品种之一。 收益率趋势更紧密地跟随市场利率的变化。 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价值探索空间。 对于寻求稳定投资的机构来说,可以重点关注商业金融。 债务投资机会。 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比商业金融债具有更明显的票面优势。 这一优势来自于赎回权和减记条款设置带来的期限溢价。 对收入有一定的要求。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二龙债的投资机会。 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的投资性价比,本文将从信用利差分析、含权机会具体分析、乘车策略对比分析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旨在为投资者探索商业银行融资。 债券投资机会。
供给端概况:节奏上,受年初不赎回、季节性因素、发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去年上半年二龙债发行缓慢; 四季度以来,由于新一批资本补充债券获批,急需填补TLAC缺口,二龙债规模大幅增加,供应节奏加快。 二甬债四季度发行规模为4294.9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9.36%。从银行类型来看,国有银行是二甬债的主要发行主体,而二甬债的发行主体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有所下降,但发行主体结构基本稳定。 随着市场情绪逐步恢复、供应增加,目前商业金融债、永续债发行成本略低于2022年全年发行成本,二级资本债较2022年略有上升。 2023年,TLAC缺口较大,四大行获得的二龙债审批额度难以覆盖全部缺口。 预计今年银行次级债供应量将大幅增加。 若TLAC非资本债开始发行,可关注其配置价值。 假设五大银行平均每月发行资本工具,预计2024年每月发行规模为1790.87亿元。 考虑到银行在获得批准后将根据当前利率水平和到期期限决定发行时间和规模,需要关注对发行节奏的影响。 另外,根据历史经验,5大银行在4-5月和9-12月期间发行了较大数量的二龙债,我们可以关注2024年这几个月的供应规模。
二级市场观察:二级永久性债券的交易量和换手率逐年上升。 各品种换手率排序为永续债>次级资本债>商业金融债。 从估值走势来看,2023年整体收益率在上年末金融赎回潮平息后,收益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估值回升,收益率有所下降; 去年9月开始受到更多政策出台和资金水平的影响。 受央行加息影响,商业银行金融债收益率出现回调,信用利差被动扩大。 但进入11月后,二龙债行情出现明显下滑,利差也相应收窄。 商业银行三大主流金融债券品种受政策预期和基本面预期影响较大,尤其是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政策反馈效应更为明显。
信用利差分析:从目前的信用利差和分位数位置来看,长期二龙债利差基本被压缩至历史低位,1年期AAA-二龙债利差在20%以上。 历史分位数仍有一定的压缩空间; 商业债和金融债方面,可以关注1年期和3年期的AAA-和AA+品种,大部分都在22%历史分位数以上。 从品级价差来看,2023年以来,各类品级价差整体呈现先扩大后震荡收窄的趋势。 当前中低档二龙债利差已降至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期限利差来看,当前3Y-1Y期限利差明显大于5Y-3Y期限利差。 此外,通过比较商业银行次级资本债、证券公司非永续次级债和保险公司非永续次级债,以及商业银行永续债和证券公司永续债的利差,我们发现,在非洲,永续次级债券种类中,一年期AAA、AA+银行二级资本债性价比较高。 如果降为较低等级品种,券商、保险公司的投资性价比会更好; 在永续债的种类中,银行永续债性价比更高。 续债具有更明显的票面优势。
具体含权机会分析:通过观察二级资本债不赎回的历史案例,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2021年之前不赎回债券可以为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但2021年后商业银行不会行使赎回权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当资质较弱的商业银行不行使赎回权时,投资者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商业银行主体评级与赎回资金的相关系数为60.55%。 银行主体评级越低,未能行使赎回权,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就越大。 因此,在选择二级债券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行银行的主要评级,不建议过度降低资质。 (二)发行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 (三)本期债券的票面利率和第二年期相同剩余期限债券的本期到期收益率。
骑行策略对比分析:从静态收益计算来看,2024年1月26日,比较5年以内的期限,二龙债的期限差异不大。 建议优先考虑1Y、3Y左右。 进一步看,如果投资组合可以接受低久期,那么选择1Y左右的永续债是不错的; 如果投资组合需要较高的久期,可以优先考虑3年左右的二级资本债。 同时,如果投资者认为曲线陡峭程度有限,可以选择二级资本债+5Y左右期货的部分对冲形式,以保持久期与3Y左右一致。
风险提示:行业面临政策不达预期风险、基本面下行风险、信用风险蔓延风险。
目录
一、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市场现状
1.1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供给侧概况
1.2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二级市场
2、近期市场回顾
三、商业银行金融债券选择思路
3.1 信贷利差分析
3.2 含权机会详细分析
3.3 二龙债券骑行策略比较
风险提示
信息披露
文本
一、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市场现状
为了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应运而生。 最早的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可以追溯到2004年至2012年期间。当时,巴塞尔协议II在中国仍在实施。 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补充资本的补充工具主要是次级债和混合资本。 这两类债务。 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的发布,银行资本被简化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从2012年开始,国内银监会也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III,并于同年6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市场正式从旧式次级债向新型二级资本债过渡。 目前,市场上仅有少量旧式次级银行债券,但尚无混合资本债券。
目前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普通债券、商业银行次级资本债券和商业银行永续债券。 前者筹集的资金直接用于拓展银行业务、丰富资金来源。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条款。 后两者主要用于补充资本,可用于补充银行的二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 截至2024年1月26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现有规模分别达到3.64万亿元和2.36万亿元,约占现有金融债券市场(不含国债)的46.56%。 普通债券存量规模3.33亿元,占比25.82%。 这三者是国内金融债券市场的主要发行类型。
2021年以来,房地产、弱合格国企债违约,信用风险加剧。 此外,近年来理财市场出现多起集中赎回事件。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不再一味追求高回报,而是关注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作为风险相对可控、具有一定超额收益的债券,近年来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商业银行普通债券是“类利率”品种之一。 收益率趋势更紧密地跟随市场利率的变化。 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价值探索空间。 对于寻求稳定投资的机构来说,可以重点关注商业金融。 债务投资机会。 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比商业金融债具有更明显的票面优势。 这一优势来自于赎回权和减记条款设置带来的期限溢价。 对收入有一定的要求。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二龙债的投资机会。
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的投资性价比,本文将从信用利差分析、含权机会具体分析、乘车策略对比分析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旨在为投资者探索商业银行融资。 债券投资机会。
1.1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供给侧概况
2023年前三季度,二年期债发行规模萎缩,整体发行量不及2022年同期。四季度以来二年期债发行量大幅增加。 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普通债券发行10.892亿元,同比增长43.09%。 二龙债前三季度总发行规模6873亿元,2022年同比下降-22.42%。节奏上,因年初未赎回等因素受季节因素、发行成本高等影响,去年上半年二龙债发行缓慢,发行规模为3413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5371.5亿元下降36.46% 。 四季度以来,由于新一批资本补充债券获批,且急需填补TLAC缺口,二龙债规模明显增加,供应节奏加快。 二永债四季度发行规模为4294.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9.36%。
国有银行是二龙债的主要发行人。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发行比例有所下降,但发行主体结构基本稳定。 从银行类型来看,大型国有银行是发行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尤其是次级债类型的主力。 2018年以来,各大国有银行二龙债发行规模占二龙债发行总量的50%以上。 2022年和2023年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72.02%和67.16%。 2022年和2023年以来,股份制银行发行第二年期债券的比例大幅下降。2022年之前,股份制银行的比例在20%-30%左右。 到2022年,股份制银行发行占比仅为9.21%。 发行占比不足6%。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受资本水平压力和融资渠道不足影响较大,发行次级债券热情较高。 但由于单只债券发行规模较小,占整体发行规模的比重并不突出。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行二龙债的比例低于25%,农村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比例始终低于10%。
2023年末二级资本债发行成本较2022年有所上升,商业金融债、永续债发行成本略有下降。 从加权票面利率来看,2022年之前各类商业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成本将基本保持下降趋势,直到2022年下半年,在金融赎回浪潮的冲击下,投资者将大量抛售二龙债,这将对债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形成的负反馈导致二级债券发行利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2023年一季度,普通债、次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加权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2.89%、3.68%和4.90%,较2022年四季度分别上涨0.18%、0.34%和0.34%。分别提高1.02个百分点。 但随着市场情绪逐渐恢复、供给增加,2023年末各类统计加权票面利率较年初有所下降。 目前商业金融债和永续债的发行成本已略低于2022年全年的发行成本。其中,二级资本债年加权平均面值为3.51%,而二级资本债平均发行成本2022年资本债券利率为3.40%,票面成本有所上升。
二级债券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信用利差扩大。 对比历年二龙债的月度发行规模以及上金债各品种之间的利差发现,当二龙债发行量增加时,二级资本债——上金债和永续债——的信用利率——上金债利差不一定会相应拉大,表明二龙债利差波动可能会受到市场风险事件和机构行为的较大影响。
TLAC缺口较大,目前五大银行获得的二龙债券审批额度无法覆盖全部缺口。 预计今年银行次级债供应量将大幅增加。 若TLAC非资本债启动,可关注其配置价值。 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的风险加权比率不自2025年1月1日起不低于16%。自该日起不低于18%。 工、农、中、建、通2023年三季报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79%、16.62%、17.30%、17.57%、14.65%,剔除监管要求比率(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各银行对应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14.79%、12.62%、13.30%、13.57%和11.15%,均低于监管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别获得4500亿元、4500亿元、20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额度。 交通银行最近也获得了1,40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工具额度,但我们预计这些额度不足。 为了弥补TLAC缺口,预计五大银行仍将申请新的审批,以满足资本补充的需要。
截至2023年底,根据我们测算,五大银行TLAC缺口约为2.33万亿元(三季度五大银行静态TLAC缺口为2.51万亿元——2023年10月1日至2023年末,五大银行永久债务融资净额为0.18万亿元)。 根据上述《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工农商建银行需完成外部总损失风险加权比率的监管要求2024年底吸纳能力不低于16%,而交通银行2023年则于2022年11月27日首次上榜。根据监管规定,1月1日后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商业银行、2022年必须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外部损失吸收总额。 产能要求,即交通银行只需到2026年底达标即可。按此计算,工行、农行、建行、建行四大行需用资本工具可以在未来12个月内弥补缺口,而交通银行则有36个月的时间来弥补。 假设五大银行平均每月发行资本工具,预计2024年每月发行规模为1790.87亿元。 考虑到银行在获得批准后将根据当前利率水平和到期期限决定发行时间和规模,需要关注对发行节奏的影响。 另外,根据历史经验,5大银行在4-5月和9-12月期间发行了较大数量的二龙债,我们可以关注2024年这几个月的供应规模。
我们还计算了二龙债按不同比例补充TLAC缺口的净融资规模。 假设今年补充TLAC缺口的资本工具100%、90%、80%、70%、60%由二龙债发行,则2024年二龙债全年净融资规模为121,409.9亿元分别为9807.54亿元、7474.09亿元、5140.64亿元、2807.19亿元。
1.2 商业银行金融债券二级市场
二级永续债的交易量和换手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各品种换手率排序为永续债>次级资本债>商业金融债。 二级资本债券发行之初市场化程度不高,且主要由银行持有,流动性一开始不强; 由于永续债起步较晚,投资者结构相对集中,年度交易规模总体小于二级资本债。 2019年二龙债总交易量为1.74万亿。 2021年,随着“资产荒”市场开始显现,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增加,流动性也逐年增加。 二龙债交易规模和整体换手率均呈上升趋势。 到2022年,交易规模将攀升至11.04万亿,交易量三年内增长6倍以上。 可见,市场对二龙债的认可度显着提升。 2023年以来,商业金融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交易量分别为5.08万亿元、7.03万亿元、5.00万亿元,规模较大; 换手率分别为169.91%、205.71%和226.51%。
2023年以来,受政策影响,商业银行各级别、各期限金融债券收益率普遍波动。 2023年初至1月底,上年末理财赎回潮消退后,整体收益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价值修复,产量下降; 随着3月份央行降准的实施,宽松信贷政策下的结构性“资产荒”再现,2-3月份整体收益率短暂飙升,但随后持续呈现下降趋势。更多政策出台和中央融资水平上升,商业银行金融债收益率开始回调,信用利差被动扩大。 但进入11月后,二龙债市场开始大幅下挫。 利差相应收窄。 上述收益率走势回顾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三大主流金融债品种受政策预期和基本面预期影响较大,尤其是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政策反馈效应更为明显。
2、近期市场回顾
2023年进入11月后,二龙债市场一片繁荣,信用利差明显收窄。 具体来看,12月15日,二龙债信用利差较11月初有不同程度收窄。 不同银行类型收窄程度不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收窄幅度较大。 但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乡商业银行的信贷利差仍然较高,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 截至2024年1月26日,二级资本债方面,城乡商业银行信用利差较11月初分别下降78.26BP和89.63BP; 永续债方面,城商行和农商行信用利差较11月初分别下降107.17BP和89.63BP。 83.09BP。
二次永续债资质较低、久期较长的现象较为明显,体现在3-5年期AA+/AA级二次永续债利差压缩较大。 具体来看,商业债和金融债的信用利差较去年11月初出现了分化,但变化并不大。 二级永久债方面,1-3年期、3-5年期中低等级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较11月初均下降逾90bp,永续债下行趋势也有所缓解涨幅超过91bp,或反映出当前“资产荒” 为了寻求超额收益,机构纷纷下调银行二期债信用并延长期限。
从绝对收益来看,进入2023年12月后,二龙债的性价比并不高,二级资本债的配置价值略低于其他类型信用债。 二龙债、中短债、城投债利差空间波动较大,尤其是二级资本债。 2023年以来,各类负利差多次出现,或者是受到舆论不赎回的影响。 另一方面,永续债的利率优势更为明显。 虽然较2023年一季度有所收窄,但基本保持在10BP-20BP左右的区间。 截至2024年1月26日,3年期AA+二级资本债-中短期票据和二级资本债-城投债利差分别为0.29BP和0.35BP,永续债利差为0.35BP。债券分别为 4.83BP。 和4.89BP。
三、商业银行金融债券选择思路
3.1 信贷利差分析
2020年以来,商业银行普通债券央利利差保持稳定,基本在20-30BP之间。 二龙债利差中心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受2022年底理财赎回潮、2023年6月LPR下调、商业银行不赎回事件频发等因素影响,二龙债信用利差中心自2023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大幅反弹。 具体来看,2021年后,3年期AAA级商业银行普通债利差中心稳定在23-24BP。 即使受理财赎回潮影响,也只是小幅上涨,随后利差水平有所回落。 相比之下,二级永续债利差水平在理财产品赎回的负反馈中出现明显回调,达到历史高位,且银行永续债的回调幅度大于二级资本债。 截至2024年1月26日,二龙债平均中心分别为48.69BP和42.52BP,尚未完全恢复到债券市场负反馈前的水平。
受资金和政策影响,2023年5月以来,商业银行各期限、等级金融债券利差经历了三轮小幅拉大,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7月下旬和9月。 月中。 第一波拉宽受宏观基本面影响较大。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降息预期,导致市场利率进入下行通道。 商业银行各类金融债券利差被动拉大,低等级债券利差拉大幅度明显。 第二波扩张发生在7月下旬。 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减债方案”,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降低风险。 金融债券市场调整,利差扩大。 。 第三波扩张于九月初开始。 受政策频繁出台和资本中心增加影响,商业银行各类金融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进而导致利差扩大。
从目前的信用利差和分位数头寸来看,长期2永债的利差基本已经被压缩到历史低位。 1年期AAA-2-Yong债券处于20%以上的历史五分位数,仍有一定的压缩空间; 就商业和金融债券而言,您可以注意1年和3年的AAA和AA+品种,其中大多数在22%以上的历史范围内。 此外,根据1月26日的利率传播数据,高级(AAA-)的各种成熟度的利率差异大多高于中低级产品(AA+和AA)的利率差异,反映了中高级产品的利率差。市场对中低度品种的兴趣。 该差距得到了更充分的探索,并且对信用下沉策略的厌恶也得到了缓解。 一般而言,债券的当前价格绩效比率不高,并且正在调整估值期。 不建议过度追逐上升,并在市场调整后等待交易机会。
从等级差的角度来看,自2023年以来,各种类型的总成绩差异显示出了首先扩大然后在冲击中变窄的趋势。 自2023年以来,中等和低级红率债券的当前利率差异已降至最低水平。中等和高级(AA+/AAA-)的趋势与中等和低级的差异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键的等级(AA/AA+)。 当市场波动时,中和低等级的调整范围更大,恢复较慢。 随着利率下降和“资产短缺”市场的发展,自11月以来,机构倾向于降低成绩。 中低级(AA/AA+)二年级信用债券的价差已迅速压缩,并已被压缩至自202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体而言,AAA-和AA+之间的利率价差没有太大差异。 每个学期的利率差异小于10bp,而且价格/绩效比率不高。
从期限扩散的角度来看,当前的3Y-1Y期限扩展明显大于5y-3y项的扩展。 从2023年第一季度之后的各种类型的利率差异来看,随着财务管理救赎危机的消退,恢复后AAA-和AA+二年级债券的每个条款的利率差异逐渐稳定,并且已经逐渐稳定在赎回波之前压缩到水平。 ; AA-II永久债券的术语差异大大波动,但现在已将其压缩到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前的长期价格/绩效比率不高。 考虑到流动性和安全性,我们可以关注从1到3y的各种品种。
由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次级债券的次级债券没有相应的收益曲线,因此我们选择各种类型的金融债券的样本债券来计算利差。 通过比较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的利率利率,证券公司非永恒的次级债券和保险公司非永久次级债券,以及商业银行的永久债券和证券公司的永久债券,我们发现,我们发现,在非永恒的债券中次级债券,一年的AAA和AA+银行二线资本债券的类型更具成本效益。 如果将它们降低到低级品种,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将具有更好的投资绩效价格比率; 在永久性债券的类型中,银行永久债券更具成本效益。 有更明显的优惠券优势。 对于追求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机构,他们可以专注于1年和3年AAA和AA+商业银行的永久债券。 对于追求更高回报的投资者,中期和长期AA评级的银行永久债券当前的债券信贷利差均高于200bp,并且有一定的价值探索空间。 此外,对于非银行金融次级债券,您可以注意保险公司的3年AA+非长期次级债券。 当前的信贷价差为198.51bp。
3.2详细的含权利机会的分析
与商业银行的普通债券相比,二级资本债券和永久债券的溢价空间主要来自其特殊条款设置,其中主要包括三个特殊设置:从属,赎回条款和书面条款。 当商业银行处于运营危机危机时,从属和减少条款的风险出现,从受试者的信用资格的角度来看,需要对其进行更多考虑和分析。 考虑到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券的非赎回案件数量增加,本章仅提供对赎回条款的特定分析,旨在研究商业银行对次级债券的赎回的影响关于投资者的回报。
我们在“第6号债券市场战略系列:二级资本债券和永久债券的投资分析框架”中提到,如果商业银行选择兑换债券,债券将直接成熟,投资者将获得本金; 但是,如果银行没有行使赎回权,则债券的剩余条款将延长至至少5年,并且此时债券的现值主要取决于票价和收益率纽带。 因此,在判断赎回债券对投资者收入的影响时,可以将债券的息票与收益率与未赎回后的收益率进行比较。 如果优惠券利率更高,那么不兑换它将对投资者有益。 ;反之亦然。
通过观察二级资本债券的不赎回的历史案件,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2021年之前的非赎回债券可以为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入,但是在2021年之后,商业银行未能行使赎回权将带来额外的收益给投资者。 这将带来损失,当资格较弱的商业银行的投资者不行使赎回权时,损失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商业银行的受试者评级与赎回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60.55%。 银行的主题评级越低,未能行使赎回权的权利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此,选择永久性债券时,您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1)发行银行的实体评级。 实体评级的水平会影响投资者未赎回债券时面临的损失。 一旦评级较低的银行决定不行使其赎回权,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收入损失,并且不建议过度降低资格。
(2)发行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 一般而言,银行不行使其赎回权的决定受到其资本充足级别的极大影响。 如果赎回后的资本充足率不符合该标准,或者无法续签新债券以取代旧债券,则银行更有可能不兑换债券。 。 面对近年来没有行使赎回权而造成的负回报,建议优先考虑其资本充足水平高于监管指标的商业银行债券。
(3)债券的息票利率和剩余期限相同的第二年债券的当前收益率。 如果银行选择不兑换它,则债券的剩余期限将延长至至少5年,投资者等同于持有新债券。 如果优惠券利率与当前收益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到那时到期的收益率将会增加,但是很难超过息票利率投资者。
我们已经筛选了25个债券,在发行息票利率和5年二级资本债券收益率之间的价格差异超过2.20%,并以AA+或以上的主要评级为投资者的参考。 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很快发布。 它在一年内成熟,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3.3比较红债券骑行策略
我们使用骑行策略的想法来计算债券,其中我们专注于计算四种类型的指标(有关骑行策略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债券市场策略系列2:骑行策略的详细说明”):
(1)三个月后的产量:假设屈服曲线保持不变,我们可以直接锁定三个月后任何键的成熟收益率。
(2)持有收入:这是比较骑马策略成本绩效的重要指标。 当投资者参与骑行策略时,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息票收入和债券成熟收益的收益随剩余时期而变化。 自然向下趋势的资本收益。
(3)防御产量:这是免疫策略的概念。 该指标反映了三个月后的债券收益率将在何处,投资者在此策略中的立场甚至会破裂。
(4)防御空间:这是免疫空间的特定实施例。 计算方法是防御产率和当前产率之间的差异。 它反映出,在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债券的应计利益可以抵抗其成熟度的产率。 上升空间。 (目前在这里不考虑资本成本)
最后,比较不同期限和个人债券的持有收入差异,以选择当前的成本效益头寸。
从静态收入计算的角度来看,2024年1月26日比较5岁以内的期限时,债券的成熟度之间没有太大差异。 建议将优先级优先于1年和3岁左右。 进一步寻找,如果投资组合可以接受较低的持续时间,那么最好选择约1年代的永久键。 如果投资组合需要更高的持续时间,则可以优先考虑3岁左右的次要资本债券。 同时,如果投资者认为曲线的陡峭程度有限,他们可以选择二级资本债券 + 5岁左右期货的部分对冲的形式,以保持持续时间与左右3岁左右。
风险提示
该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无法满足期望,基本面的下行风险以及信贷风险的传播。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债券战略系列第20号:重新思考永久债券投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