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上海嘉定汽车产业园于2010年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发展质量评价中整体水平达到五星级。 示范基地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汽车制造业由传统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转变,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现已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基地产城融合的典范。
一、加快现有示范区平台建设,提升示范区整体地位
提升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品牌效应,完善EV-AI智慧港口生态运营体系,开展前沿技术展示交流、科普示范和出行服务体验,持续增强试验引领效应驾驶和未来交通体验活动。 大力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在上海推广千余辆燃料电池汽车,电堆、膜电极等多项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突破和量产,基本形成1+6城市群燃料电池细胞产业生态共建。 推动上海动力电池追溯平台建设,实现“一码追溯”功能。 目前,注册企业已达135家,可获取超过100万条新能源汽车生产信息、超过100万个电池包。
提升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服务能力。 “双智”试点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深度赋能“智能网联”、“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三个维度。 多个实现了领域内率先建设、率先启动、上线,构建了国内首个大规模、轻量级智能网络连接和智慧城市应用环境。 加快打造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服务生态圈,推动白犀牛、闲途、酷哇等实施投资各类自动驾驶专用车,开展无人配送、无人保洁、无人值守等示范应用零售、智能网联加速汽车商业化路径探索形成。
2、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制定更加包容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落户。 继续推进汽车新能源港、汽车创新港、同济科技园等产业载体建设,打造研发型特色产业园。 百余家汽车相关企业云集,包括上汽、蔚来、知己、非凡、理想、路特斯、舍弗勒、零束、地平线、雷星、百度、AutoX、小马智行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汽车的发展模式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智能出行设计谷。
搭建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转化中心建设,形成市场导向、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高技术水平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院士专家库、企业需求库、项目库。 收集、总结、整理工作实现了寻找技术、满足需求、请教专家、寻找商机的一站式信息收集和共享。 积极对接院士专家项目,涉及智慧城市融合创新、车路协同、医疗健康等领域。
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紧密链接产业创新链各环节构建科技服务链,培育引导一批汽车领域众创空间提升创新服务水平,加强城市联动,推动同济大学嘉定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智能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功能平台建设,打造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创业新载体,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载体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主体的体系。
3、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成果转化承载能力
打造行业前沿“源头”,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政府顶层设计、企业检测服务、长三角检测互认互认证、标准规范制定,深度参与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道路测试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升级,国内率先构建多目标复杂场景链式测试方法,最全的C-V2X测试国内的服务体系。
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培育,重点跟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现有企业研发能力升级,加快关键技术推广、帮助企业培育一批成长性、示范性、竞争力强的科技项目,带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政策咨询平台,搭建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
增强人才中心吸引力,推动设立上海开放大学汽车工业学院,立足区域汽车产业特点,打造以产促教、以教助产、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搭建产业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校政、校企、银行多主体协同用人结构,坚持把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作为推动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汽车“新四化”人才供需矛盾,为汽车产业突破奠定基础。 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4、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打造产城融合典范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引进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华旭双语学校等教育资源,初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和同质化的城市功能支撑体系。市区。 瑞金广慈诊所、嘉庭汇城市生活广场等配套项目相继竣工,医疗、商业功能配套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海国际汽车城小型联合物流模式不断成熟完善,道路、绿化、区域安全检查机制逐步完善,市容环境不断改善,区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举办中国汽车论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等大型行业论坛,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断促进汽车领域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成功打造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汽车博物馆、EF PARK、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房车中国(上海)露营地、汽车影院、上海国际汽车城主题邮局等新地标,持续有效打造汽车行业的高原品牌。 。
下一步,示范基地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坚持把经济发展向实体经济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为指导。将以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示范应用、跨界交流、人才集聚为关键内容,进一步优化产业环境,推进产业平台建设、旅游生态布局、深化产业发展。 ——同城融合,加强招商引资,补齐企业服务、载体建设、试点示范等短板。 我们要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地方经济、资源和市场潜力,持续推进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时代。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信部信息中心)、嘉定区上海国际汽车城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