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认出,东风里,总有千色春。
2月19日,龙年正月初十,恰逢雨季,金坛召开“新年第一次会”,动员全区更多践行“四敢”精神深入推进新能源首都示范区建设,力争肩负万亿级城市新区责任,势不可挡地跑好“五大行动”新日程,在新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新城区、新日程、新起点、新实践,金坛正昂首阔步向“新”迈进,以新理念、新方法开创发展新风尚,激发动力的进步。
信心来自“新理念”的引领
2月18日,新晋“万亿城市”常州召开“新年第一次见面会”。 市委书记陈金虎提出“万亿城市,让我们重新出发”。 只有加快形成新生产力,才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只有开辟财富增长新空间,才能达到新高度。
发展新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穆白 拍摄
创新作为新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金坛的鲜明特色。
作为行业内率先突破人工合成XVII型胶原蛋白技术瓶颈的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撰写并发布了行业首个《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白皮书》,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为公司的发展注入热情。 更多动力。 今年,公司将在金坛投资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拓展合成生物材料在医疗保健食品、生命护理等重大健康领域的应用,未雨绸缪,抢占未来。 这是金坛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今年,金坛将继续以“五大行动”为引领,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分层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升级、科技创新落地转化四大工程科技成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加快培育发展新生产力。 新动力。 区科技局副局长刘亚民表示,预计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突破5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双创载体5个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力争达到450家。 中小企业达550家,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总数达到12家,进一步将科技创新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信心来自“新责任”的凸显
金坛之“老”,是因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生活; 金坛“新”,坚持“强产业、立产业、兴项目”,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 “五新产业”强势崛起。 是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长、覆盖最全的地区之一。 聚集了中国新航空、蜂巢能源、亿晶光电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正在加速布局,蓄势待发。
金坛既有“老”底蕴,又有“新”活力。 它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彰显着“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新担当。
产业发展有支撑。 “三新产品”出口量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 在全市率先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园。 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 金坛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华罗庚高新区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金坛经济发展园区、新航、蜂巢能源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录。
随着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能级提升行动的深入实施,沪宁沿江高铁正式通车,金坛高铁枢纽成功运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全面启用。 金坛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勇敢担当“两湖”创新区主战场,争当“新能源城市”主力军,坚定不移地践行长津城市一体化大文章,为城市整体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驱动,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 只有勇敢承担新的责任,才能赢得未来。
力量源自“新人”的活力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越优秀,城市就越好; 人才越多,城市的未来就越好。 人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资产。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15000名学子汇聚一堂,筑就“青春之城”的坚实基础; 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聚集德语区企业57家,成为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去年新增国家1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引进各类人才1.45万人; 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3人,入选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11人,累计建成人才公寓23000余套。
在人才支撑下,2023年,金坛将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3家,现有企业406家,同比增长25.7%。 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89家,同比增长48.6%;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国家绿色工厂1家、国家智慧示范工厂1家、省级独角兽企业2家、省级潜力独角兽企业4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有瞪羚企业6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38项,同比增长10.3%;新增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3项。
目前,金坛已初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上市公司”的梯队。 微笑园区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从科技苗圃到科技林的孵化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穆白 拍摄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将加强与常州、金坛市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金坛市“五新产业”,协调学校人力资源,加强高等学校建设。端平台,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创新带。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金坛对人才更加友好,人才在金坛更有前途。 金坛与人才之间正在形成双向力量。
底气来自“新举措”的切实落实
“新年第一次会议”刚刚结束,区委书记卢秋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徐亚伟带队赴深圳开展新年经贸活动,并走访深圳重点企业新智能、新材料、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了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先进模式和管理经验。
一步一个脚印,金坛营商环境悄然发生变化: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95%行政许可事项一站式办理无需回国、8万多家经营主体在金坛营业。金坛。 金色祭坛生根发芽,变得更加强大。
围绕企业主体和群众关切,积极开展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解决服务企业和市民过程中的“中间障碍”,金坛出台并实施了20项优化改进措施营商环境,定期落实“四证同证”、“发展”、推进桩基施工、联合竣工验收等措施。
区发改局建立“全员协助办理重大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提高项目帮扶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工作常态化重大项目“得地即开工”、“竣工即证”机制。 、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流程“保姆式”协助服务,努力将“全员协助”工作机制打造成重大项目推进服务的名片。
至溪镇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制度,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深化“招、晋、服”一体化,认真梳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独角兽、单项冠军和企业。上市公司。
△金仁贤 摄
在常州“三新”出口中,金坛占有重要地位。 为保障新能源企业正常发运,金坛开通水路转运绿色通道,为水路转运提供订船、服务信息、协同处置、空箱运输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水路转运绿色通道。制定新能源企业水路转运。 计划。
关爱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障成长创新无忧。 金坛还成立了上市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资金补贴、融资引导、政策激励等有效措施,鼓励和加快本地优质企业上市,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治”能量是金坛企业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境外招商引资。 每月的第一个周六被定为全区项目日。 建立了“金钥匙”等审批服务品牌工作室等多个政企互动群像。 凝聚金坛尊商、亲商、保商的发展实力,着力打造项目、资金、人才流动洼地。
“美丽常州新模式”不仅是空间格局层面,也是常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逻辑。 只有依靠新理念、新责任、新人才、新举措,才能奋勇前行,探索“万亿城市新区”的发展答案。
金坛区新闻中心出品
记者: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