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亨新区生物科技园。南都记者 吴进 摄
南都讯记者 卢静 作为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中山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资金投入迎来历史性突破。 12月5日发布的《2022年中山市科技基金投资公报》披露,中山市研发投入达100.66亿元,成为全省第七个地级市,也是唯一一个挺进“百亿军团”的地级市。 “ 去年。 中山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日益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要素、创新动力加速集聚。
“主力军”
研发投入增速珠三角第二
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创历史新高
从增速看,中山研发投入总额增速从9.7%跃升至24%,位居珠三角第二位。 从占GDP比重看,中山市R&D经费占GDP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成为中山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主力军”——2022年,中山各类企业投入研发经费9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1%,占占社会资金总额的94.3%。 其中,中山市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92.99亿元,增长21.6%。
与周边城市相比,中山的大型企业数量并不突出。 中山为何能在创新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秘诀就在于抓住企业研发投入的“大鼻子”,保持高端企业数量的稳定增长。
中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山已培育了科技型企业梯队,形成了大企业屹立不倒、中型企业跻身世界、小企业齐头并进的生态圈。是压倒性的。 2022年,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到2630家,同比增长14.6%,总数创历史新高。 今年,中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将达到2800家,在全省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克服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的问题? 有效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是关键。 近年来,中山通过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认定,帮助企业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今年以来,已有43家企业、253个项目提前享受优惠政策。
此外,中山市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对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共同挑战。 截至2022年,全市共认定工业和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3个,拓宽中小企业科研开发路径,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超强“磁力”
加快“大院大院”建设
提升和加速各平台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研发投入达到“百亿”级别,与中山持续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密切相关。 当前,中山正在加快“大院、大所”建设,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速崛起。
今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单笔投资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中山生命科学园落成开业。 作为进驻园区的科研龙头,中山药物创新科技研究院引进了40余名领军人才团队,启动了近40个新药研发项目,带动了一批创新药企业的成立和成长如知本药业、再济药业等。 展现出强大的“磁力”。
与此同时,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建成。 项目建成后,将生产我国首台万瓦级低温制冷设备,建设国际领先的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创新基地和液氢、液氦产业运营示范中心。 未来,中山先进低温研究院还将联合中科福海、福海燃气等企业,瞄准低温技术领域的万亿级市场。
此外,中山医药创新研究院、昌黎工学院等平台也在加快引进科研团队、采购科研设备、开展科研攻关。 目前,中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已聚集42支团队。 昌黎工学院18个光电研究实验室正式落成,20支团队集结。 他们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 “我们积极优化重大创新平台管理机制,聚焦产业导向,推动各平台加快市场化运作,形成自主发展能力。”中山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中走廊即将通车,珠江口东西两侧创新要素融合将加速。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不断夯实基础,迎来珠江口西岸创新高地的“黄金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