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3-04 10:17

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

原标题|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银行业影响研判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

近两年,中美货币政策走向相反,利差不断扩大。 COVID-19疫情爆发后,美国采取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强劲复苏,但通胀升至40年来新高。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大幅加息。 截至2023年12月,美联储累计加息525个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限)从零升至5.25%。 美国银行间利率、国债收益率、存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也大幅上涨。

与美国先大幅降息、再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不同,疫情以来中国采取的是小步放松的政策模式。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2020年以来,央行已累计6次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累计下调70个基点,将7天逆回购利率从2.5%下调至2.5%。 1.8%。 信贷市场利率方面,央行已六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一年期)利率,共计75个基点,降低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定期贷款利率从 3.25% 降至 2.5%。 与之相对应的是,LPR也同步下跌。 一年期LPR从4.15%下降至3.45%,5年期LPR从4.8%下降至4.2%。 总体来看,近两年,中美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分化,货币政策取向也出现分化,导致一系列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走势出现明显偏差。 。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并非特例。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中美货币政策出现分歧的时期。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货币政策和利率出现了三个典型分歧。 第一次是从2009年中期到2011年中期。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率先强劲复苏。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五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 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慢于中国。 尽管2009年GDP增​​速转正并走出衰退,但失业率仍高达8%以上。 美联储维持零利率政策并启动大规模量化宽松,市场利率仍在下降。 中美货币政策存在较大分歧。 第二次是2014年至2016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越来越强劲,失业率已降至6%以下。 2015年底,美联储正式开始加息。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周期正走向下行阶段。 2014年底至2016年初,人民银行六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合计140个基点,五次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标志着货币政策第二次分化。中国和美国。 第三次是2017年底至2019年初。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五次全线降准,市场利率大幅下降。 同期,美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美联储继续缓慢加息,中美货币政策再次出现分化。

2023年以来,中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差距持续扩大。 进入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经历一季度好于预期的复苏后,二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斜率开始小幅放缓。 此后,我国货币政策逐渐加码:从6月份开始,央行两次下调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利率,并于9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 然而,2023年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出非凡的韧性,这也使得美国就业市场趋紧,通胀粘性远超美联储预期。 为了应对物价上涨的压力,美联储不得不采取更加鹰派的紧缩立场。 2023年美联储共加息四次,将货币政策利率提高100个基点。 这也带动了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的强劲表现。 中美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一度超过2%。

在中美利差拉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明显承压。 从2023年初开始,人民币汇率再次进入贬值通道。 在岸人民币汇率已从1月中旬6.7左右的最低水平贬值至9月初的7.35。 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出现大幅贬值。

国际资本的流动在本轮人民币贬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向主要发达经济体。 2023年上半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成为全球前五名跨境资本流动目的地。 其中,全球资本流向美国的趋势较为明显。 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流向美国的跨境资本流动占跨境资本流动总额的26.1%,而202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3.9%。2023年1月至6月,美国金融账户盈余升至2015年以来最高水平,达到4590亿美元。

在中美利差拉大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 2023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金融账户逆差1266亿美元,资本净流出明显。 如果单纯看金融项目这一衡量金融资本流动最直接的指标,我国2021年以来的资本净流出已达到2009年以来的峰值。

不过,近期人民币走势似乎发生了变化:11月以来,在岸、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7.3上方升至7.1以内,升值幅度接近3%。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也迅速缩小。 有人认为,近两个月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受到外汇需求季节性变化和稳定汇率政策的支撑。 受香港上市公司派息季结束、出口商结汇需求回升、圣诞期间海外商品进口增加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趋于小幅波动。年底将加强。 例如,2017年至今,第四季度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欣赏。 此外,岁末年初是国内重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政策预期通常会相应上升。 2023年以来,各类金融会议和政策文件释放出“稳定汇率”的强烈信号,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容易走出升值趋势。

不过,与上述因素相比,美元指数走弱或许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从时间上看,本轮人民币升值与美元指数快速下跌的开始高度吻合,均发生在11月2日。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与美元指数快速下跌的开始时间高度吻合。美元指数与其他非美货币变化:11月2日至12月2日一个月内,美元指数累计下跌3.2%。 同期,美元指数下跌3.2%。 人民币汇率分别升值2.6%和2.9%,亚洲主要货币日元也升值2.7%。 但与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并未出现过度升值。 代表一篮子货币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11月3日的99.11下跌至11月30日的98.29。上述现象都表明,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驱动因素是“外部”而不是“内部”。

美国经济基本面在三季度触底后,自10月份以来再次出现疲软迹象。 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5万,低于市场预期的18万。 与此同时,失业率升至3.9%,为2022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样引起市场关注的CPI、PMI等其他数据也均不及预期。 上述因素导致市场对美联储的紧缩预期明显降温,并带动美元指数涨跌互现。 此外,进入11月后美国财政部债券发行放缓。 11月国债净发行量仅为2171亿美元,不足10月的一半。 这也小幅改善了美元的流动性状况,利好美债,同时打压美元指数。

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展望2024年,美元/人民币汇率有望回升至“7”以内。 虽然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利好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但从中期来看,更确定的是中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差异将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收窄,人民币汇率也将受益于此。

一方面,2024年国内经济有望继续复苏。回顾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政策面保持了相当的决心,但这也为后续政策加码留下了空间。 虽然2023年我国实际GDP增速预计高于5%,但两年平均增速实际上只有4%左右,这意味着2024年需要出台更有力的稳增长政策。 2023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比7月会议“稳中求进”的表述更加积极。 而且,除了此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等表述外,还直言“需要更多政策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 这意味着,在目前政策的基础上,后续政策有望继续加码,国内经济基本面也将向好。 另一方面,从美国目前的通胀和就业形势来看,2024年美国经济很可能延续缓慢降温的趋势,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并不高。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经结束。 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走弱,但下滑幅度慢于市场预期。 美国实际利率转正,货币政策立场充分收紧。 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三次降息,而会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言论也明显转向鸽派。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一年半左右的紧缩,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结束,预计2024年美联储政策利率和美债利率均将回落。因此,预计2024年中美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将逐步收窄,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人民币汇率或将迎来新一轮升值。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同时影响银行的外币资本、外汇负债和外汇资产。 其中,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或美元大幅贬值,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将严重减少,增加银行的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的增加还会导致银行风险资产总额增加,从而可能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使银行面临更高的风险。 此外,汇率变化也会造成外汇存款的大幅波动。 如果人民币升值,外汇存款规模将大幅减少,而外汇贷款规模将增加,存贷比上升,资产负债可能出现不协调。 外汇资产结构失衡也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业务经营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例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可能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定价。 当人民币汇率升值时,借款人的还款成本可能上升,从而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率上升。 相反,当人民币汇率贬值时,借款人的还款成本可能会下降,但这也可能会降低银行的贷款回报。 此外,人民币升值在鼓励进口的同时也抑制了出口。 进口行业相对价格下降,导致进口量增加,进口结算业务量增加; 而出口价格的相对上升则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出口规模缩小,出口结算业务量相对减少。 汇率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双重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总量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将对国际结算业务结构性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银行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汇率变化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业务经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从而增加了其风险管理压力,特别是规避和管理能力。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银行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调整外汇头寸和风险管理策略,并不断创新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利用外汇衍生品、建立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等等,以减少汇率波动对银行业务的负面影响,这可能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难度。

但汇率的双向波动也给银行业务创新带来机遇。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跨境金融需求逐渐增加。 银行可以利用汇率波动带来的机遇开展跨境金融创新,如跨境贷款、跨境融资、跨境结算等业务。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银行可以为出口企业提供更专业的财务咨询服务,帮助其管理外汇风险。 这种服务模式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银行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九方金融研究所,其中肖力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