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3-05 05:06

过去五年,30年期国债指数年化率为6.9%。 是时候配置ETF了。

30年期国债ETF()是市场上唯一的超长期债券ETF。 上市以来,有效填补了行业缺乏超长期债券ETF的空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现场利率投资和交易工具。 据wind数据显示,鹏阳30年期国债ETF是唯一的超长期国债ETF产品。 该产品定位为工具类产品,可以作为客户的工期配置工具和工期调整工具。 当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它会具有很强的交易属性。

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属于中债综合指数系列。 该指数成分债券在境内公开发行并流通,发行期限为30年,偿还期限为25-30年(含25年、30年)。 由记账式国债(不含特别国债)组成,可作为投资此类债券的业绩比较基准和标的指数。 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代码:,指数基准日为2010年12月31日,发布日为2021年7月9日,发行机构为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估值中心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作为超长期债券指数,具有成分债券市值容量大、久期稳定、收益表现良好的特点。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25日,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成分债券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88%,平均久期为17.93年,成分债券数量为22只,平均补偿期为27.32年,指数总市值达1.74万亿元。

从债券基金的基础资产来看,30年期国债相对于其他品种的优势在于:30年期国债久期明显长于10年期国债; 截至12月25日,最新30年期国债2023年10月18日上市的23只计息国债久期为19.7,而最新10年期国债久期为8.7,相差11.0介于两者之间。

长期贡献弹性较高,货币政策预期改善提供短期交易机会; 在历史经济数据发布和信贷宽松事件中,久期较长的30年期国债净价涨幅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 2023年2020年11月28日以来,随着11月PMI不及预期以及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30年期国债净价涨幅跑赢10年期国债约196bp。

国内债券指数_中国债券指数数据_中国债券市场指数

从标的指数过往收益率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5日,中债30年期国债指数近5年到期收益率一直在2.88%-3.99%区间内; 该指数近五年年化收益率为6.8%。 从测算数据来看,截至今年12月25日,如果在过去五年的任何时间买入,持有一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6.9%,最高收益率可达17.35%。 近五年任意时刻,买入并持有三年的年化回报率均为正值,年化回报率在2.94%-8.97%区间内,平均为6.47%(过往回报率)指数及成分债券到期收益率并不能预测基金未来的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该基金基金经理、鹏阳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石红军表示,30年期国债ETF的上市不仅填补了交易所市场无超长期国债ETF的空白,而且还为投资者提供快速便捷的交易、低门槛、高性价比的久期配置和久期调整工具。

石红军表示,作为当前市场上的稀缺品种,30年期国债ETF具有诸多优势:(1)稀缺性:30年期国债ETF是市场上唯一的超长期国债ETF。市场,具有与现金债券相同的特征。 配置值和交易值。 (2)交易快捷方便:ETF销售立即完成,申购、赎回份额实时确认; 同时,还有多家做市商为产品提供做市服务,保证产品有充足的流动性。 (3)门槛低:ETF交易门槛仅1万元左右。 如果直接购买债券,交易所市场的交易门槛约为10万元,银行间的交易门槛约为1000万元。 (4)高消费:指数总市值约1.7万亿,可承载较大的产品规模。 (5)久期稳定,投资者无需自行换债:30年期国债现货债券的久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短。 相比之下,30年期国债ETF采用指数投资策略,久期相对稳定。 当新债券发行时,管理人会根据投资策略进行换仓,免去投资者自行换债的麻烦。

市场首只超长期债券ETF发行上市的背后,是鹏阳基金在债券ETF领域的创新之举。 30年期国债ETF基金经理为鹏阳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石红军。 石洪军,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拥有18年指数研究编制经验: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拥有11年指数研究编制经验,精通指数​​编制,拥有7年投资研究经验,其中4年以上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 石红军精通量化投资方法,对股票、债券等主要资产的指数编制原理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对指数投资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鹏阳基金是一家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拥有深厚积累、业绩优异的公募基金公司。 善于宏观前瞻判断和分析。 债券投资能力荣获海通证券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级评级(统计截至2023年10月27日)。 鹏阳始终把客户资产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自私募阶段以来,团队信用债投资近12年零失败,所持债券评级从未被下调。

注:该指数过往收益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并不代表未来实际收益。 结果仅供参考。 历史数据并不代表基金的未来业绩和收益承诺。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信息摘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在对产品的全面了解和投资人的适合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品种。销售代理。 投资。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