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贷款余额达70.9万亿元,增加11.2万亿元。 2022年末,其中单户信贷1000万元及以下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 这表明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多、覆盖面广。 它们关系到从业者的生活,关系到大众消费。 他们是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潜力和韧性。 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个体工商户1.24亿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创造就业近3亿人人们。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步发展,在促进就业、惠及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先后印发了《关于推动建立小微企业敢于创新金融服务长效机制的通知》。贷款、愿意贷款、有贷款能力、愿意贷款”和《关于开展“一联一策”的通知》等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行动的通知》等一批政策文件。 适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更加便利。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融资担保、抵押物管理等机制尚不完善,多元化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 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数字化手段应用不足,融资促进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突出差异化分类支持,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完善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切实提高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意识。
加强宏观政策引导。 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工具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落实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创新金融体系供给,充分发挥再贷款、普惠小微等结构性货币的作用贷款支持工具。 政策工具的支持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 优化融资“软环境”建设,科学评估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利率水平和风险预期特征,完善融资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提供信贷准入、审核和融资等服务。确保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形成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借钱、能够借钱、愿意借钱。
突出差异化分类支持。 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业务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要形成适应其特点的产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渠道,推动直接融资模式创新。 建立多层次信贷组织体系,鼓励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设立民营经济金融事业部,进一步深化落实考核激励、资源倾斜等内部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创新推动社区银行专门从事小微企业业务。 配合银行发展,稳步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直贷业务。
完善融资增信机制。 缺乏合规、充足的抵押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结合小微企业资产结构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加大力度优化动产和产权融资业务,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能力,科学合理拓展抵质押品范围,提高动产融资质押品的质量。建立动产权融资分类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和丰富信贷产品。
提高融资风险管控能力。 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处罚等监管机制,强化信用监管,有效保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建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保险公司、行业协会等合作,扩大企业财产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新型保险规模,实现风险分散优势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小微企业效益。 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