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2024-04-02 10:22

21克老人智能手机参数 香港及内地正能量| 道德之光闪耀钢城

沐浴文明之光,弘扬时代新风尚

凝聚道德力量,构建和谐香港与内地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和谐新风尚,激励员工向善,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凝聚公司高层的强大精神力量——高质量发展。 近日,香港党委、工会、妇联、团委与鲁公司联合举办了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评审、评选组委会、群众投票等严格规范的评选,魏凤台、李春生、陈立新、赵长虹五名员工王乃新、王乃新五名员工被评选为公司“道德模范”。香港及内地公司。

道德模范评选按照新时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评选出“奉献奉献的模范”、“助人为乐的模范”、“先进模范”、“先进模范”等。不识钱的典范”、“见义勇为的典范”、“孝敬亲人的典范”。 一个人,他的事迹现在将被公布。

第二届香港及内地企业道德模范事迹展

魏凤台

奉献奉献的道德典范

冷轧厂生产准备车间主任魏凤台是公司2021年度“劳动模范”。他始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克服困难,勇当先锋,保障了冷轧机生产的稳定顺利,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是一位严格自律的管理者

“不断提高服务轧制线的意识,努力提高轧制线的服务水平”“生产准备车间的每个员工都要时刻勤于脑、勤于手、勤于脚、勤于口”,这句话不仅是他说我经常告诉大家我对自己很严格。 他总是每天第一时间赶赴车间各个岗位,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情况、轧辊磨削、轴承装配情况,对异常现象及时制定相关措施,避免各类设备上存在的风险和危害。机器。 冷轧投产以来,车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轧线轧辊的使用和配送,保证了酸连轧机组的稳定生产。 他严格落实周、月例行现场安全检查,亲自领导实施多项安全环保技术改革,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他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导者

面对疑难技术难题,他始终以坚持不懈、永不放松的精神,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疫情期间,唐山实行封城管理,原本计划维修的十几台纠偏张力辊因无法出厂,不得不自行维修。 厂领导经过研究,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敢于打硬仗、咬着硬骨头的生产准备车间。 接到命令后,魏凤台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车削磨削方案,并牵头成立了攻关小组。 他翻阅了大量车床技术参数和张力辊图纸及技术要求。 他冒雨连夜赶到机修车间,亲自绘制图纸,检查生产流程。 当他回到车间时,浑身湿透。 但为了提高效率,他加班到凌晨三点。 过一会儿就去休息了。 为了按时完成厂区和车间维修任务,他连续24天在车间奋战。 他带头自行修复了十多个张力辊,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 这不仅解决了工厂的燃眉之急,还为公司节省了数万元的维修资金。 元。

他是一位敢于创新、降本增效的实践者。

为动员一线员工全面深入参与成本控制工作,他带头,以蜂窝剥离托辊为突破口。 他通过自身经验和不断分析、反复论证,针对现场的两个剥离托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正常使用几个月,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成本10万元以上。 在他的指导下,生产准备车间先后提出了轧辊分级、精磨锁环、定距套自修等多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措施。 这些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完成了数十项成本降低工作。 万元,为冷轧顺利超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公司基层管理者,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用爱心和奉献书写了香港和内地大家庭的感人篇章!

李春生

帮助他人作为道德典范

李春生,45岁,中共党员,电厂供电车间科长,付家城村村民。 工作中,他勤勤恳恳,积极主动; 生活中,他友善、乐于助人。 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他积极帮助村里的五保老人,一次次为老人送去关爱和温暖。 他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长期坚持、不求任何回报的信念,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别人。 用实际行动践行助人为乐的美德。

他是村里的热心人。 在付家城村,李春生大家都很熟悉。 别人有大事小事,他总是主动帮忙,没人开口。 大家都说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从2016年开始,他得知村里有扶贫工作,就经常自愿开车把村里所有低保户、五保户到建明镇办理手续。 办完手续后,他就送大家回家了。 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他自己负责。 虽然花了一些油钱,但他觉得帮助别人很有意义。

帮助别人是我的职责。 在担任志愿司机时,他观察到五保老人李明年事已高,独居。 他没有其他亲戚可以照顾他。 作为一名党员,他看到了,心里着急,决定把帮助李明老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因此,他经常到老人家里拜访,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他经常给老人送一些好吃的。 假期里,他给老人送去米、面、肉、蛋等生活用品。 他还把老人送到了他们废弃的老房子里。 添加一丝温暖。 2020年春天,李春生到老人家探望时,发现家里喝水困难,便自费到镇上为老人购买了一台新水泵,解决了问题。老人的水问题。 冬天来了,老人的冬季取暖问题又摆在了李春生的心上,于是他从家里和山上运来大量的柴草,供老人生火取暖。

在李春生的帮助下,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 老人非常感谢李春生的帮助,但李春生总是说:都是村里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力量。 李春生说:“送玫瑰花给别人,手上留有余香。能够帮助别人,我感到很幸福。我是一名党员,我只是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事。”

陈立新

拾金不昧的道德典范

陈立新,女,1970年出生,公司办公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区清洁工。 她不仅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平凡的身材也体现了她高尚的品格,她省钱的大义之举也时常发生在她的身上。 她用实际行动弘扬社会良好美德。

2022年10月27日上午,陈立新像往常一样在办公楼一楼忙着打扫卫生。 她在打扫男卫生间的时候,发现马桶旁边放着一部智能手机,而且整个卫生间及周边都没有其他人,于是她立即通过手机的通讯录找到失主。 原来是质量管理部一名员工的手机。 他不知道丢在哪里了,他焦急地寻找着。 店主收到手机后表示,该手机价值2000多元,但手机内的信息数据非常重要。 他对陈立新的义举表示非常感谢。

有一种幸福叫失而复得,有一种惊喜叫失而复得。 这已经是陈立新第五次找到手机并将其返还给失主。 周围的人都知道陈立新的家庭并不富裕,但面对贵重物品的诱惑时,她没有贪婪之心,总是想尽办法将丢失的物品及时归还给失主。 。

捡钱是一件普通的善举,却能带来不平凡的感动。 作为香港和内地最普通的一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弘扬香港和内地的良好家风。

赵长虹

勇于担当,担当道德模范

赵长红,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本公司焦电厂普通职工。 他是工厂里一名敬业的钢铁工人。 回家换下工作服后,他成为志愿救援队的一员。 时刻准备好执行救援任务。 他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 退伍后,他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他以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展现了军人的本色。

2017年12月,他在微信上看到有人正在组织志愿者救援队,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2018年3月,遵化首个公益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正式成立。 赵长红成为第一批救援志愿者,并因表现出色,六个月后成为预备队员——12名救援队长之一。

有一次,遵化蓝天救援队接到400求助电话。 17名天津旅客被困迁西县碾子峪山中,需要救援。 刚刚下班回家的赵长红闻讯后立即申请参与救援。 当晚21:00,他穿好衣服,带上急救箱和水,出发前往黔西县碾子峪村。 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他终于到达了事发现场。 事发地山区环境植被茂盛、山势险峻、道路复杂。 他立即从附近的农舍借了一把镰刀,提前去附近的道路探查。 上山的路非常难走。 两边都有树枝。 他无法直立,只能弯下腰,在密林中爬行。 树枝永远都在那里。 他的胸部和脸部都受到了伤害。 山路不仅陡峭、湿滑,而且落石较多,十分危险。 但他勇敢地冲了上去,希望尽快找到被困人员。 努力得到了回报。 凌晨一点,他第一个发现了一位疲惫不堪的被困旅客。 然而,他并不高兴,也不放松。 直到17名被困旅客全部被找到,没有生命危险,他才松了一口气。 把所有的疲惫化作会心的微笑,对大家说:“这次我放心了。”

业余时间,他自学取得救援人员必须持有的无线电合格证和医疗急救证,并积极参加救援队的体能训练。 下班或休假时,他时刻关注队伍的紧急预警信息,一旦有任务就立即参与救援行动。 成为救援队员以来,他已参加70余次失踪人员救援、溺水救援、消灭疫情、大型活动保障行动等。 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却感到很幸福。

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加入慈善救援队的动力不仅来自于我内心深处的美好想法,也来自于公司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将永远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在勇敢奉献社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出老兵的风采……”

王乃新

孝亲爱亲的道德典范

王乃新,35岁,中共党员,公司财务部普通员工。 面对病重的丈夫,四年来她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顾。 面对丈夫的最终离世,公公婆婆的相继病倒,她选择了坚强,化悲痛为力量,把对丈夫的爱和思念变成了一个孝敬父母的忙碌身影——婆婆并照顾年幼的儿子。 面对不幸的命运和沉重的生活压力,她没有让困难击倒自己。 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美德。

“我永远不会放弃,我一定要治好我丈夫的病。”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她和丈夫都有着普通的工作,4岁的孩子聪明可爱。 然而,2018年12月的一天,一则坏消息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家庭。 31岁的丈夫何建新在河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医院)被确诊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向各亲戚朋友借了钱。 他们已经负债累累。 然而,苦难还没有结束。 2019年7月,丈夫何建新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俗称“白血病”)。 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 面对困境,王乃馨下定决心,哪怕卖掉锅也要给丈夫治病。 治疗过程困难且复杂。 四年多来,全家人为丈夫何建新的治疗而奋斗。 婆婆照顾孩子和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公公则出去打工挣钱看病。 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赚钱,一边陪伴丈夫积极治疗。 无论是住院还是出院后的护理,她总是悉心照顾,耐心鼓励、安慰,坚定了丈夫治疗的信心。 为了省钱,她在医院跟护士学会了打针,定期清洗化疗管; 为了给丈夫输血,她作为家人主动献血。 但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 无情的疾病终于在2023年4月4日夺走了丈夫的生命。对于王乃欣来说,天似乎塌下来了。

“我会把你当作我的亲生父母。” 已经年事已高的公公婆婆,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沉重打击下,接连病倒。 他们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我的嫂子考上了承德医学院,没有学费。 生活中的困难接踵而至。 王乃馨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 困难几乎压垮了她脆弱的身体。 但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崩溃。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她必须坚强地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赡养两个老人,赡养正在读书的嫂子。 她坚定地向公婆许下承诺:“妈妈,爸爸,虽然简心不在了,但从今以后,我一定会把你们当作我的亲生父母。” 生活中,她想尽办法,把肉和美味佳肴留在老人和孩子的餐桌上。 工资发完后,她把一部分给了嫂子,叮嘱她不要委屈自己,要吃饱穿暖一个人读书。 2023年6月,婆婆在唐山妇女儿童医院被诊断出患有子宫肌瘤,并接受了子宫切除术。 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医院照顾孩子。 出院后,婆婆已经无法干重活了。 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给公婆准备饭菜。 送孩子们上学后,她独自一人赶去上班。

生活虽然艰难,但亲情、爱情却更浓烈。 王乃新用自己的实力和实际行动,生动地展现了“孝老爱亲”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