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05 23:16

在供应链“无核化”背景下,如何才能真正落实“物质信用、数据信用”?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大局。 其中,如何让供应金融真正惠及链上无数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资金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的问题,正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3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25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经济。 其中,《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无核化模式,支持供应链上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拆分”核心企业; 同时提出,要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融资。

这是供应链“无核化”模式概念首次在监管规范文件层面提出。 由此,“无核化”模式成为近期供应链金融行业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传统资金错配,“无核化”是大势所趋

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无论是对上游供应商的融资,还是对下游经销商的融资,基本上都是围绕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来开展业务。 问题非常多。 明显的缺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此前在2023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发表了《供应链金融未来十年判断》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存在着明显的供需错配。 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平衡”:

第一个不和谐是受益人的不和谐。 我们需要考虑供应链金融的真正目标是谁。 大型企业、核心企业是金融机构的目标对象。 资金并不短缺。 小微企业也受益于普惠金融政策的推动。 但目前最大的空白是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浇灌。 这是供应链金融的严重失衡。

二是业务品种不平衡。 目前,基于要素的供应链金融有很多,而基于行为的供应链金融几乎没有。 例如,由知识图谱和行为过程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就很少见到。 另外,在要素金融中,基于物的信用的供应链金融还很少。 我们大多数人都做债权和债务。 债权债务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极少,应付账款过多。 如今,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千军万马奔赴应对,而专注应收账款的却寥寥无几。 在处理事情的领域,大家都在做更多的电子债券凭证流通,这是真正基于行业的应收账款解决方案。 这是当今中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产品结构性严重失衡的罕见现象。

第三种障碍是主体互动障碍。 几乎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希望供应链金融的水能够浇灌自己,但却找不到真正强大的金融资源。 我们的金融机构也特别想把供应链金融作为新的发展方向,但始终找不到行业的入口。 这就是主体性失衡,也是当今中国供应链金融的现状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上述错配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传统供应链金融过于依赖核心企业。 传统金融机构路径依赖严重,只看重熟悉的行业和成熟的模式,这使得供应链金融难以提升质量、扩大覆盖范围。

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核心企业,利用其商誉和声誉赋能其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支持。 供应链金融的“去核化”是指它不需要核心企业的确认或担保,而是利用供应链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交易数据、物流等,作为借贷或风险评估的依据。

供应链“无核化”依赖于数字化建设、技术赋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这也意味着银行可以逐步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信贷依赖,利用科技赋能实现供应链模式和产品的创新。 将供应链信用评价拓展为“数据信用”和“物质信用”,不仅可以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降本增效,也可以为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滴灌。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贸易的真实性和资金闭环是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求。 随着供应链金融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加速,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加速。 供应链金融“无核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尹江山此前曾表示:“最公平的交易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因此,只要能够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加完善,”供应链去中心化“核模式”是大势所趋。

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是不是征信_信用库金融基础数据信息是什么_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什么

市场潜力巨大,数字动产融资加速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取得快速进展。 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供给意愿、技术赋能等因素下,供应链金融的市场价值、商业模式、服务场景、产品创新等迎来了新的发展范式。 但目前行业仍面临供应链金融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上下游融资痛点、下游融资可得性较低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八个部门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为供应链发展提出了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财务,特别是订单付款和仓单。 质押贷款等“动产融资”的命名,直接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痛点。

与金融机构更青睐的房地产质押融资相比,动产融资一直存在资金与需求错配的问题。 与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相比,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更高。 但这种资产结构自然决定了中小企业依靠房产、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并不具备优势。 由于企业资信水平较低,缺乏大量房产抵押,中小企业想要融资往往借不到钱,金融机构想借钱也不敢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动产监管困难。 不仅面临质押物资质量和价值评估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还面临虚假仓单问题。 事实上,近十年来,动产融资领域确实发生了不少风险事件,如上海钢贸、青岛托盘事件、佛山铝锭案等,银行等金融机构遭受重创。损失并吸取惨痛教训。 谈起“仓储”,他们仍心有余悸。 这不仅涉及金融机构本身内控不严,还涉及仓储公司管理不规范。

现实的问题是,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经销商仍然面临商品价值难估、管理难、处置难等风险和痛点。 以仓单融资为例,质押物权属难以确认,且货权频繁变更,追踪难度很大。 库存商品种类繁多,有的有保质期要求,有的商品体积很小,难以监控。 风险出现后,有些商品难以处置,有些商品价格波动较大。 从效率上来说,传统的现货质押业务还严重依赖线下人工验货,流程繁琐复杂,效率极低。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动产融资市场潜在需求达75万亿元。 市场潜力巨大,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需求迫切。 尽管供应链金融科技在行业内落地、扩大服务范围还存在诸多困难,但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规范,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助力,以及供应链金融技术的进步。产业数字化转型、银行和科技公司、核心企业等也迎来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动产和产权融资业务的新机遇。

在实践层面,万网注意到,近年来,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核心企业(含核心企业融资平台)、科技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主体加大力度探索利用仓储数字化和动产融资。 风险控制创新。 此前,华夏银行、中国仓储流通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动产融资数字化仓储白皮书》显示,打造涵盖“产业、生态、数字化、科技、互联网、金融”成为解决方案。 动产融资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不少银行机构也在探索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动产融资。 例如,围绕金融仓储和动产融资行业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货权看不清、货看不清、动产融资难”,华夏银行依托通过数字化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打造数字化风控,打造数字化信用 通过具体业务实践形成的“数易通”系列产品和系统化行业解决方案已在高端制造、金融等20多个行业落地应用。钢。 此外,日照银行近两年在物流金融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通过提单、仓单、运单“三单”的转换,连接一些关键物流节点。 在电子仓单融资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可行的尝试。

此外,科技企业近年来也大力投资产业供应链金融。 例如,华为动产融资金融仓库利用华为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对仓库进行数字化监管,通过技术货控连接仓库的数字化断点,解决传统仓库中的虚假凭证、重复等问题。动产融资业务。 抵押品的质押、真实性等问题。

如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从政策本源来看,动产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银行无法向以主要信贷模式进行动产再融资的中小企业迁移。 供应链金融往往只能聚焦核心企业,而上下游中小企业无法“去核心”。 自行获得信用。

银行机构的动产融资业务通常通过银行内相关供应链金融或产业金融数字平台与产业实体的技术系统对接,整合多方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授信和贷后管理。 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业务错位。

我们需要看到,供应链金融科技给产业链本身带来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应该发挥其在提高产业链和供给韧性方面的作用。链,提高整个链条的生产效率。 而“无核化”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核心企业,而是金融机构的授信模式从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变为依赖核心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和资金流动。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 由信息和其他信息形成的信用和数字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