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可,但其建设过程对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环境和生态环境。 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采取必要的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施工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阐述了市政工程绿色低碳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现状。
一、市政工程的概念
市政工程一般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城市建设中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
二、市政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市政建设项目不同于其他工程建设,关系着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市政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也随之显现。 迫切需要更多的建筑企业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关注环保问题。 。 加强环境保护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整个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筑企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绿色建筑的有力保障。现代社会一流的建筑企业。
三、绿色施工的原则和目标
科技先行,过程控制,因地制宜,节能减排。 绿色施工是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要从建设规划入手,技术为先,优化总体建设方案,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引进和推广“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型机具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从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结合创新思维和工程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材料、资源、能源的节约、回收和再利用,减少施工过程中气体、液体、声音、炉渣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建设用地及周边环境。
将“绿色施工”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从项目开始就明确项目管理目标,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环保措施,强化过程管理,重点控制——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废物管理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现场扬尘治理。 施工现场门口应设置洗车池,对进出工地的车辆进行清洗。 现场洗车池每天清洁一次。 根据工程进度和洗车池沉淀情况,及时安排外部施工队伍人员对沉淀池内的建筑垃圾进行清运,确保环境清洁。 施工现场容易出现飞扬和细粒散装物料,应存放在密闭容器内。 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水泥仓库。 水泥仓库地面高出室外地面不少于200mm。 浇水泥时,地面上铺一层塑料布,起到防潮作用。 遇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时,不得进行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消解石灰的防尘措施:石灰应堆放于露天场所,远离居民区、农作物、易燃物。 不应在大风中进行装卸。 装卸应轻装、低铺,及时犁耕、碾压。 经常洒水以减少灰尘,并在该区域周围设置彩色布条。
2、废气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施工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废气排放应当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建筑材料应有合格证书。 含有物质的材料应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室内装修严禁使用沥青、煤焦油防腐、防潮处理剂。 建筑中使用的阻燃剂和混凝土外加剂的氨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3、噪声和振动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噪声,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降低噪声具体措施: 一般设备噪声控制: 钢筋加工机械:本项目钢筋均在现场加工,现场设置钢筋加工棚,尽量减少噪音。 木材切割噪声控制:在木材加工场地设置木材加工棚,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4、控制光污染。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必要时,夜间施工时,应适当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施工现场照明充足的同时,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对于板钢筋的焊接,可采用废模板钉来保护挡板; 大型钢结构可用钢管扣件和防火帆布搭设,可拆卸回收。
5、防止水污染。 雨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 混凝土泵车和运输车辆的清洗区域应设置沉淀池。 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施工现场存放油类、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立专门仓库,并做好地面处理,防止泄漏。 废油、化学溶剂应当集中处置,不得随意倾倒。
6、建筑垃圾控制。 我们必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固体废物减量化:通过合理的切割技术措施,准确切割,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垃圾。 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制成的落地砂浆、混凝土等材料。 提高建筑质量标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尽量使用工厂生产的建筑构件,减少现场切割。
7、工作条件和环境安全。 施工现场必须采用高度不低于1.8m的封闭硬质围挡。 施工现场应设置招牌和企业标志。 按照规定,应当有场地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环保、文明施工制度牌,并公示应急处置流程图。 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建设工程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施工现场高脚手架、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应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高压线路应采用绝缘材料保护。
施工期间,对建设项目周边街道人行道、车辆出入口采取硬性安全防护措施,夜间应安装照明指示装置。 施工现场出入口、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口、楼梯间、电梯井、洞口、基坑边缘、爆炸物及有害气体、液体储存区域等危险场所,应当有明显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施工季节,当气候和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达到文明、安全施工的条件。
8、职业健康要求。 施工现场在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备和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或者警示说明。 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配备与其所从事工种相适应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施工现场应采用低噪声设备,推广自动化、密封施工技术,降低机械噪声。 操作人员工作时应佩戴耳塞,保护听力。 深井、地下隧道、管道施工、地下室防腐、防水等不能保证良好自然通风的作业区域应配备强制通风设施。 在有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护面罩。 粉尘作业场所应采用喷洒等设施降低粉尘浓度,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九、卫生防疫要求。 施工现场员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应有通风、照明设施,并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 食堂应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应规范清洗。 厨师应当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以及阴暗潮湿的地方要定期消毒。
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并及时清除。 施工现场应设立医务室,配备保健包、常用药品以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施工人员患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及时向发生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有关规定处理。防疫部门。
5. 总结
市政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如何控制和减缓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社会和生态环境,以较低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换取更高、良性的项目建设速度?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该是工程建设实现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和必然需要。
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是将环境管理中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应用到项目管理中的理论。 用这一理论指导项目建设各方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低碳建设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务实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文来自:CBI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