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09 18:13

中小银行个人贷款增长困境

#来点干货吧#

1、个人贷款竞争日趋激烈

2022年3月底,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银行个人贷款市场的文章:2022年以来,个人贷款市场进入激烈竞争,各大银行不断推出折扣和促销活动。

消费贷款市场上,各种优惠券相继推出。 银行消费信贷利率从2022年的4.2-4.5%下降至3.2-3.6%,降幅达90bp。 每个季度末,有的银行甚至会发放免息券,贷款不需要利息,所以你可以盈利!

在抵押贷款市场上,过去是中介机构向银行贷款,现在是银行找中介机构。 有银行甚至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按照中介机构推荐的房贷金额的0.35%提供中介费用支持。 一手房产同样慷慨。 给房产顾问送点咖啡、奶茶肯定是很常见的事情。 直接成本支持不亚于二手房。 许多房地产营销费用可以由银行承担。

在商业贷款市场上,目前四大银行的贷款利率最低已达到2.8%,甚至低于不少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部分银行继续放宽贷款要求,允许凭新取得的营业执照发放贷款,并降低对实际经营情况的审核要求。 有的银行甚至可以在抵押贷款的基础上分配信用贷款价值,达到抵押品市场价值的110%。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风险不断暴露。

不过,与个人存款的快速增长相比,个人贷款的增长仍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2023年,个人贷款增加5.16万亿元,同期个人存款增加16.65万亿元,比个人存款少11.5万亿元。

图1:中国居民存贷款走势图

如果仔细分析银行个人贷款的结构变化,从时间上看,个人贷款信贷增速逐季下降。 2023年个人贷款增幅最大为一季度2.54万亿,二季度大幅下降至1.8万亿,三季度继续下降至1.06万亿,四季度仅为4700亿左右。 市场的趋势是成交量越来越大。 笔者从多渠道获悉,2024年一季度不少银行个人贷款并没有实现预期的良好开局。从类型看,长期经营性贷款全年增长最多,达1.95万亿元。 疫情开启后一季度长期消费贷款(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增长乏力,全年新增约900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住房抵押贷款约1000亿元,二、三季度住房抵押贷款合计减少约5000亿元。 长期消费贷款的下降主要是受到抵押贷款的拖累。 短期贷款中,短期经营贷款增加约1.3万亿元,短期消费贷款增加约1万亿元。 但增幅迅速缩小。 第四季度,两项合计增量仅为233亿元。

图2:2023年个人贷款结构图

2、大银行是否正在下沉并抢走小银行的业务?

在动荡的环境下,市场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银行沉,小银行倒。 对于不少地方小银行来说,近年来大银行业务持续下滑,“夹缝”现象凸显,加剧了其生存压力。 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笔者分析了2023年半年报中的数据(部分银行三季度未披露个人贷款数据,上半年个人贷款增长占全年增长的70%)。一、二季度的分析对比对于全年的分析(有参考意义),重点关注6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和8家全国性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发现,2017年我国个人贷款占比2023年上半年各大银行的增量并没有随着各大银行的下沉而增加,而是从45.99%下降到35.98%,而8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增量占比却从16.11%下降到7.63 %。其他中小银行的增量份额从37.89%上升到56.79%。可见,在个人贷款市场的竞争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并不是小银行。大银行,不过是看似大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更恰当的说法是:“大银行在下沉,中国银行在倒下”。

图3:2023年各银行个人贷款增速对比表

个人消费贷款面临风险_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_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点

那么,为什么不同银行在个人贷款市场上表现不同呢? 由于大部分中小银行尚未公布中报数据,不同类型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或许能一窥端倪。 可以看到,2023年的数据中,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的表现明显跑赢大势。 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重庆农商银行也相对稳定。 股份制银行中,多数实现增长。 弱点。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反映出该行零售业务的稳健性。

图4:2023年上市银行个人贷款增速对比表

3、零售信贷发展方向不同

对于上述零售信贷高增长的银行,笔者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下乡,即在农村地区拥有广泛客户基础、网络基础、人员基础的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一类是互联网驱动的,即科技驱动的银行。 通过过去几年的不断努力,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在线活跃客户(MAU),并通过技术能力全面覆盖了中青年客户的需求。 代表为: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笔者希望从2023年半年报的结构中分析两类机构不同的成长路径。

邮储银行:邮储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全行收入的72.21%,是上市银行中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 2023年1月至6月,邮储银行个人贷款利息收入1019.17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增长0.13%。 其主攻方向为个人小额贷款13218.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66.91亿元,增长16.45%,同比增加235.46亿元,主要通过全面服务农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农户普惠力度,发展特色产业 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信贷投入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贷款产品,增幅再创新高往年同期。

重庆农商行:同样面对个人按揭贷款负增长,持续加大实体贷款投入,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平台,整合线下渠道优势。 个人经营性贷款105亿元,成为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

招商银行:作为银行业的“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增长重点是消费和运营。 1-6月,经营性贷款增加798.55%,其他个人贷款增加772亿元。 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到:集团积极推进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加快组织优质资产,持续加大对小微客户的信贷支持; 同时,坚持“稳健、低波动”的转型策略,聚焦价值。 获取客户基础,优化客户基础和资产结构,稳步发展信用卡业务。

宁波银行: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同时增长,消费贷款更加突出。 消费贷款增加247.89亿元,个人按揭贷款增加168.53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80.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是当前形势下为数不多的实现抵押贷款快速增长的银行之一。

事实上,2022年进入宏观下行周期后,各银行零售贷款在定价下行、风险暴露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尤其是9月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将对贷款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集中在2024年)。

但为什么大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无法开展零售信贷业务呢? 原因在于,过去20年来,大多数国有银行一直采取轻资产战略,网点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区。 得益于过去20年的城镇化浪潮,零售信贷集中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上,确实带来了20年的快速稳定增长。 2022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贷款增长乏力,这对国有银行来说是最痛苦的。 无论是邮储银行、农商银行的下乡模式,还是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的线上模式,零售信贷增长早已摆脱了对住房贷款的依赖。 无论是农村分支机构的设立、团队建设,还是对网络消费贷款模式和用户体验的追求(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均拥有万人以上的技术开发团队,其技术投资队伍业内名列前茅),对于其他银行来说,短期内快速追赶很难说容易。

事实上,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总是这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成长。 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护城河时,竞争对手们猛然醒悟,但他们却总是后悔不已。 近20年来,当房地产蓬勃发展时,大多数银行肯定忽视了农村市场,而将网点和资源集中在城市化的趋势上。 如今房地产时代已经过去,或许未来将迎来以农村为主战场的零售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