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16 01:41

股票量化策略能跟上885001吗?

第一步:以基金定期公布的仓位为基础,通过每日更新模拟和估算的基金仓位,更新个股权重,调整行业分布,形成基金仓位指数。 可以非常密切地跟踪该指数。 紧跟公募基金平均回报;

第二步:以指数为基准,利用多因素模型调整指数成分股的增持和减持,形成基金的最终仓位,类似于沪深300指数的增强,达到一、基金指数增强。

绩效分析

从历史超额收益来看,仍然非常稳定,超额趋势基本稳步上升。 尤其是2023年之后,过剩就如同划线一样。

从历年超额统计数据来看,除2022年略有表现不佳外,其余年份均大幅跑赢。 由于2024年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没有单独统计。

从月度过剩来看,有趣的是每年2月份都有不错的过剩。 最大的月度回撤将出现在2022年4月、11月和2022年12月,当时市场由于某些原因而迅速下跌。 但事实上,今年一月到二月也是类似的环境,只不过超额是正回报。 我觉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原因。

从超额回撤来看,历史回撤主要集中在2022年10月至12月,其他时间段的回撤均在3%以内。 尤其是今年1、2月份市场剧烈波动时,回撤幅度并没有明显放大。 相似的市场环境,但不同的表现。

从历史最大回撤来看,极端最大回撤约为7.4%,但修复只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其他时间段的回撤都比较小。

以下是假设中报和年报中的股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静态投资组合与实际投资组合的表现比较。 实际投资组合和静态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记为主动管理,反映报告披露期内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收入贡献。 (这个静态组合与估计净值不同,后者会根据最新收益率重新拟合最新仓位,以最小化最新跟踪误差。静态组合没有优化,即假设持有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不计算回报)。

总体来看,主动管理基本上都有正的超额收益。 从年化回报来看,只有2022年和2019年略有负回报,其余均为正回报。

其中2020年到2021年会贡献一些新的收入,有一定的水分,但2023年的含金量会很高。

从实际业绩来看,博岛远航确实实现了跟踪业绩,并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 2021年至今,我们经历了2022年4月和年底的暴跌,2023年初基金经理的密集再平衡,以及今年年初市场风格的切换。 除了2022年底出现比较大的超额回撤外,其余时间段超额都非常稳定,这实际上说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净值水平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有时一些主动型基金可能净值走势与该基金比较接近,但随后风格发生变化,走势突然发生变化。 因此,有必要深入到更低层次的仓位分析。 标的头寸的行业暴露和风格暴露是决定过度波动的重要因素。

假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指数完全复制,没有行业风格曝光,超额是否最稳定基本为0。再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些空气指数成长型产品。 比如沪深300不买银行地产,但全部买医疗消费,或者配备了很多小盘款式。 这类产品顺势而出的过剩率很高,而且非常稳定。 当市场公开时,秘密就会暴露。 比如近期小盘股的暴跌,让很多暴露款式的指数上涨产品受到青睐。

我们通过仓位来看一下曝光情况。

持仓分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定期报告披露的滞后性。 例如,2023年年报截至2023-12-31,但公布的数据直到2024-03-31才完全发布,所以此时我们才知道渗透后的真实位置,但博岛远航在2023-12-31仓位未知,因此年报和中报中所有仓位的披露时间是观察量化策略是否准确预测指数成分股权重的良好窗口。 如果估算准确,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行业和风格的暴露,从而获得更稳健的超额收益。

从申万的行业来看,整体曝光度并不是很大。 在某些年份,消耗和周期的风险相对较大。 尤其是2023年的中报,颇为有趣。 当时很多基金经理都调整了仓位到TMT,但此时他们的策略可能还没有反应,所以他们低估了自己的TMT仓位。 不过,这一风险在年报中得到了纠正。 根据我的观察,调整仓位到TMT的基金经理并没有那么快减仓和转回来,所以这更有可能是基于每日模拟测算和后续中报(8月左右)披露的数据,以及有三季数据修正为增持TMT,因此修正了年末的敞口。 从实际持仓情况来看,确实如此,TMT的持仓权重有所增加。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202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整体超额收益实际上并没有显着差异。 这说明博道远航较好地应对了2023年初基金经理密集调整仓位到TMT的极端市场情况,中间的超额收益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策略意思收益是指什么_策略收益率_策略收益是什么意思

如果单看申万产业,结论是类似的。 总体暴露程度较小,部分年份部分行业暴露程度稍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来说,股票复制策略的第一步就是粗略估计指数的行业分布。 如果有极少数月份估算不准确,有轻微偏差,等到后续季报和中报/年报披露全部仓位,即可动态调整重新匹配。 有了这个基础,过度波动就不会特别大,下一步就是叠加量化策略。

从风格暴露的角度来看,其实更类似于量化指数的风格暴露,一般暴露市值、高股息(股息)、成长能力等风格。

2022年以来,股息收益率的风格暴露明显增加,但市值因素的暴露更值得关注。 2023年底,小市值因子的敞口实际上已经减少。 如果仅考虑股票持有风格的暴露,市值因素的得分确实显着增加。 基本上又回到了2022年年报的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仓位与指数成分股的重叠情况。 2023年报中所有仓位均属于Wind小市值成分股,权重已大幅下调。 因此,在2023年底,基金管理人确实主动减持了小市值的仓位。 这也是他们今年年初没有乱调仓位的原因。

其他信息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关于该基金还有其他信息大家可以关注。

AI加持

从公告来看,博道远航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使用AI全流程模型。从之前观察的表现来看,23年后的过剩趋势非常稳定,而今年1-2月,其实也有类似2022年底暴跌的趋势,不过这次确实控制了回调。 因此,我不确定这是否是AI策略应用的结果,但也可能是“收入是一个盒子,什么东西都可以放进去”。 具体原因我无法核实。

机构持股占比较高

2021年8月转型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说明部分机构认可这一策略。 一些读者之前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看到这么多投资顾问持有这只基金。 其实更容易理解。 如今,很多股权投资顾问都将优异的业绩视为完成任务。 如果选择这只基金,基本上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您考虑建立跟踪投资组合,实际上可以考虑选择采用此类策略的基金作为您的底部仓位配置。

总结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指数,但是它比较特别。 它是基金指数,没有像沪深300指数那样公开透明的成分股。 尽管市场上已经有一批追踪量化基金产品,但由于公开持仓披露的滞后性,投资者对相关量化产品是否能真正有效追踪甚至超越存在一定的怀疑。

公募基金持仓披露确实存在滞后,但通过使用更频繁的季度持仓数据并结合一些统计方法,持仓分布仍然可以大致估计。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量化策略的选股alpha,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滞后可能带来的损失。 简单理解,虽然预估仓位会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波动过大,但量化策略本身提供的alpha也是一个安全缓冲。

博岛远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来验证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从预估仓位来看,虽然个别报告期对某些行业的预估会存在一定偏差,但随着相关仓位数据的发布,会及时修正,意味着可能存在一点滞后,但滞后不是很长。 其次,长期表现,包括极端暴跌和基金经理密集调整仓位的市场环境,都验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但还是需要提醒大家,这个策略也有两个风险点。 一是估计误差。 例如,当基金经理密集调整仓位时,估计误差可能会增大。 另一个是模型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不兼容性。 比如,当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时,意味着增量模型的超额波动和回撤会变大,配置前需要有这样的心理预期。

该策略是否适合您取决于您​​的投资预期。

如果你的期望是买一只类似于沪深300指数基金的基金来完全复制业绩,我可以直接说没有这样的事情。 没有机构可以提供,你就必须放弃这个方向。

如果你的预期是买一只类似于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金,希望在密切跟踪的基础上,有一点波动,但最终会有一定的超额,那么我认为这个策略可能适合您。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提示:以上分析基于历史数据。 我无法预测该产品未来的超强性能。 当然,我希望看到这种“划界线”继续下去。

文章到此结束,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大家发现我的分析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地方,欢迎指正并补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投资者不应以此作为投资或决策的依据。 在您做出投资决定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说明,充分了解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点,慎重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根据自己的投资目的做出自己的投资决定、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 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和适合销售的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理性判断和审慎投资决策。 产品过去的性能并不代表其未来的性能。 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