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20 08:07

专访中科院周成雄:科技创新是新生产力的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雷、实习生曹依琳北京报道

自2023年9月“新质量生产力”首次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咨询研究所研究员周成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生产力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体系。 过去,很多传统产业高投入、高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他表示,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是技术创新,也是新生产力的基础。 与此同时,现在的技术创新也依赖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检测和模拟周期,大大提高科研效率。

着力推动“数实融合”深入发展

《21世纪》:您认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周成雄:以手机为例,很多数字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数字经济深度赋能社会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 如何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结合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是全球产业竞争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行业是否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水平决定了行业未来的竞争力。 在行业的国际竞争中,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产业安全。

我们要拥抱数字化,积极解决政策和技术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这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作,一年可能无法完成,但我们必须努力顺应这一发展大势。

《21世纪》: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周成雄:中国数字经济已经发展到非常大的规模,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比如,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全球最大的,使用率也是最好的。 放眼世界各国,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最高的,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在中国达到如此高的普及率。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相当可观,但仍需进一步升级,还有很多内部链条需要打通。 近期,国家数据局已成功成立,各省份已开始成立或已成立地方数据局。 目的是实现数字经济更好发展,解决过去存在的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化问题,协调数字安全和数字经济发展。 在其他问题上也做出了新的尝试。 未来,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和突破。

全世界都在探索数字经济。 在一些国际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中,数字经济相关内容要求中国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协调,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考虑自身安全和发展。 这面临着许多挑战。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未来相关政策将更加完善。

《21世纪》: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发展新生产力的政策环境? 您对此有何建议?

周成雄:新生产力的发展环境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的共同作用。 我国过去出台了许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 总体来看,是有效的,相关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未来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政策将更加紧密结合。 针对科研阶段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去年,成立了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中央级科技决策机构,对科技体制进行了重组。 部委的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政策的弊端,正在通过调整科技管理体制来推动相关政策的变革。

过去的科技政策中,人才与教育的协调不够,科技创新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顺畅。 目前,我国出台了鼓励科研人员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 下一步,我国还需要引导建立金融创业环境和风险投资环境,建立类似美国硅谷的科研实力和金融支持的产业集群。 我国也有一些城市的创业环境能够吸引创业者和人才。 他们不仅走在国内前列,而且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但我国地区间仍存在显着差异,应成为下一步政策重点。

布局“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行动?

产业升级的必要性_是否需要产业政策_必要科技c2m产业

周成雄:“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表明政府工作报告与我国当前科技发展形势紧密结合。 近两年来,我们能够感受到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的热度不断上升,并且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

目前与人工智能融合最好的行业是新媒体中的一些行业,这些行业技术敏感性最高,原始资产较低,很容易与人工智能融合。 事实上,很多传统行业都可以与人工智能结合。

我们本来就讲“互联网+”,但光有“互联网+”是不够的。 还需要“智能”等新的技术支撑系统连接,以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产业效率。 人工智能有助于加快企业引进新技术的效率,使其更适应市场情况。 比如我们看到一些利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几乎可以实现无人化运营。 一些原本所谓的“黑灯工厂”,如今已成为高度智能化的“灯塔工厂”,实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定制和配送。 这个过程不需要人的参与,完成了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再比如,服装定制行业是过去定义的传统行业,但这个行业一旦与人工智能结合,其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我国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如何?

周成雄:我国深圳、上海等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数字产业集群,包括硬件制造、配套服务、产品输出等一系列流程。 深圳的华为、中兴等硬件企业和腾讯等软件服务企业都属于数字产业。 这意味着数字产业集群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自发形成。 未来,更多的行业需要与数字产业进一步融合,加强集群。

人工智能对行业的意义类似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气化。 人工智能将成为像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 当前人工智能的普及有时超出了我们的理解。 移动支付的人脸扫描过程依赖于人工智能的识别功能。 未来,没有人工智能的生活就像停电一样。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21世纪》:当前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面临哪些挑战?

周成雄:相关应用与数字化程度有很大关系,目前难度较大。 当前,制造业、服务业、城市管理、农村等各个领域都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国金融、通信等行业数字化程度较高,但很多领域数字化程度仍不足。 比如,很多制造企业还没有完成数字化。 大多数制造企业处于机械化或自动化阶段,数字化转型空间巨大。 此外,服务业中除金融业外的大部分行业仍以人工服务为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匮乏。

在农村和城市,普遍存在人口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有限的问题。 例如,一些老年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打车软件,这意味着组织过程中必须保留一些非数字化服务。 这种应用能力的限制也给数字服务的持续推进带来了困难。

《21世纪》:报道中还提到了两个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专项行动,二是支持平台企业推动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展示才华。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周成雄: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数字化投资意愿较低。 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主要是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 数字化初期投资规模大、风险大,注重生存的中小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进行相关投资。 平台公司规模较大,可以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服务。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已经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21世纪》:报告还提到要完善基础数据体系,大力促进数据开放、流通和使用。 建立数据基础设施体系的意义是什么?

周成雄:数据基础设施体系非常重要。 此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体系存在缺陷和碎片化的问题,比如只注重安全等。 数据具有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的特点。 保障数据流通是实现数据应用、推动更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拥有海量数据。 没有数据,就没有情报。 数据进出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限制太多,国际交流、对外贸易就会受到限制。

上述体系需要作为未来数据政策的重点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填补政策空白。

《21世纪》:报告还提到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中国在全球算力竞争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算力方面,中国应如何突破算力瓶颈,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周成雄:算力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 数据基础设施相当于我们日常用电所使用的电网、发电厂。 算力是发电的能源,是数据基础设施运行的基础。

我们目前正处于算力瓶颈期,复杂应用和大规模应用的快速增长导致算力不足。 目前,我国算力受到能源消耗、芯片供应、算法研发三大方面的限制。 首先,算力行业消耗大量能源,其需求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但电力供应相对紧张的东部地区。 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计算需求很少。 其次,计算需要芯片支撑,国际上对部分芯片的禁运导致我国采购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算力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计算能力还受到算法的制约,算法涉及到计算机、数学和应用工程的结合。 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较高,但尚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未来仍将保持。 需要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