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24 02:02

【金通战略布局】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策略研究

金融科技旨在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来实现。 它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服务模式,从“经验判断”向“数字判断”转变。 金融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涉及产品创新,虽然各商业银行在数据应用、渠道延伸、风险管控等方面发展金融科技取得了各自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分析

金融科技在中国经历了“IT+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新技术+金融”三个发展阶段。 应用范围广泛,涵盖支付、借贷、投资、理财、保险等业务形态。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较早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并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

(一)顶层规划和地方政策不断出台

2018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雄安、杭州等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相继推出金融科技产业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招商引资、人才补贴、专项投资基金等各项优惠政策,旨在吸引优质金融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促进、鼓励和支持金融科技发展。 。 2019年,央行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金融科技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发布了《金融科技(2019-2021年)发展规划》。 此后,各地政府发展金融科技产业更加积极,相关扶持政策层出不穷。 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我国要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金融等服务业金融科技发展步伐。

(二)四大新兴技术推动金融加速发展

从下表可以看出,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区块链(Block chain)等新技术的出现,给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金融科技领域。 合作领域更广。 四项新技术在精准资源配置、全时服务渠道、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为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创造了良好条件。

表1 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三)金融科技发展目标路径明确

各大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多元化、连锁化生态水平。 在实践中,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除了制定智慧银行、智能银行的总体战略目标外,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目标是打造技术和数据两个引擎,增强金融科技实力,打造“I-CCB”(我的建设银行)服务品牌; 中国工商银行把发展金融科技作为自我革命的重大举措。 ,并提出“数字工行(D-ICBC)”品牌; 农业银行提出“四个一工程”,采取“瘦前台、厚中台、强后台”的技术架构; 中国银行围绕“1234-28”开展金融科技改革,构建业务和科技两大架构。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图1 部分上市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路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路径:一是服务和产品体系的迭代。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无论是公私企业和服务,都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开发。 二是优化完善渠道体系。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正着力升级线下实体网点的硬件设备,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 三是通过外部合作获取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分析绘制客户全景图,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进行个性化精准营销。 四是持续改进经营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利用数据模型研究客户信息数据,同时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不断丰富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工具。

(四)金融科技渗透到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

一是零售业。 当前,年轻一代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他们追求产品的个性化和便捷的服务,喜欢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得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COVID-19疫情的影响,在线服务已成为未来零售业务的主流模式。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零售业务的“线上”、“非接触”特征。 商业银行开始重塑服务模式,建立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线上业务流程。

二是公司业务。 作为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也经历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 受疫情影响,为维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大幅提升全渠道在线化、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业务线上化进程,创新推出一系列数字化智能产品。

三是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更加关注数据分析对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的特点,可以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技术判断,加强系统验证、业务预警、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五)金融科技发展聚焦三大商业模式

目前,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推出了金融科技战略。 但由于各商业银行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就实际情况而言,一般有三种模式。

1、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针对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开始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从下表可以看出,截至目前,至少有12家上市商业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其中,兴业银行于2015年成立兴业银行,是成立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 注册资本最高的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设立的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表2. 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

下图为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部分市场份额。 其中,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占据市场领先地位,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33.6%。其次是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子公司,2022年市场份额为23.7%。其他公司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规模相对较小。 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子公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筛选目标客户群体,主动创造客户需求,为客户打造有针对性的产品,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帮助商业银行避免陷入困境。传统资产端。 负债端的低效竞争。

图2 部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市场份额

2、依靠商业银行自身

此类商业银行依靠自身信息科技部门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这类银行主要是大中型商业银行,一般技术能力较强,也不乏一些新兴的专业银行。 一方面,在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大中型商业银行具备较强的能力。 他们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开放平台,整合系统内资源,提高服务客户的效率,从而推动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互联网银行或私人银行集中了优势资源和较大比例的科技人员,采取“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

3、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商业银行与数字科技公司合作,主要围绕业务场景建设和战略协议签署。 联合实验室尚未达到普及程度,主要由商业银行与领先科技公司联合设立,而中小商业银行则主要着眼于深化地方经济。 但由于资金实力有限,仅靠数字化转型往往面临困难。 因此,他们往往选择与数字科技公司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小商业银行如果选择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金融科技公司作为行业领先者,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技术专利数量和平台用户数量均超过普通商业银行。 通过合作,可以产生收入和效率,实现双赢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表3 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实验室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已达1.3万多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进一步说明了金融科技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商业银行。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这已成为当今时代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关键问题。 与2021年相比,2022年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整体驶入“快车道”,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为顺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金融业双向开放趋势,国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融合协作,打造金融创新网络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

(六)逐步提高科研投入人员比例

当前,随着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对数字技术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商业银行通常设有互联网金融部、科技创新部、金融科技部和首席信息官。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银行内部资源,不少商业银行还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专门承担本行金融科技研发的任务。 为推动科技研发水平提升,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比例。 其中,工商银行拥有科研人员3.5万人,数量最多,占职工总数的8.1%; 中国建设银行拥有科研人员1.5万人,数量位居第二。 职位,占员工总数的4.03%; 招商银行科研人员数量排名第三,占员工总数的9.70%。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表。

表4 2022年部分银行科研人员数量及比例

(七)科研经费投入比例持续上升

《2022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078亿元。 其中,六大银行科技投资合计1074亿元,占总投资的46%。 这表明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投入数字化转型,并且这一趋势未来仍将持续。 纵观全球商业银行,机制完善、市值较大的商业银行普遍将营业收入的10%以上投入科技投资。

表5 2022年部分银行科研投入及其占营业收入比例

▶ 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应用商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主要由BATJ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主导。 这些企业高度依赖多年来积累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开发出引领时代潮流的高科技金融产品,迅速占领了绝大多数金融科技市场。 而且,我国传统商业银行观念转变缓慢,在技术应用方面处于劣势。 目前,他们还停留在利用金融科技重塑业务前端和技术后端,很少推出能够与金融科技公司有效竞争的产品。

(二)

综合人才能力不足

在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原有单一类型的人才已不能满足需求。 商业银行现有员工要么只从事技术研发,要么只从事业务运营。 例如,技术人员对业务需求缺乏清晰的认识,未能开发出最适合商业银行的产品。 业务人员对大数据应用技术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利用大数据发现和分析行业数据,无法更好地进行业务营销。 因此,未来的金融科技要求商业银行储备更多既懂技术又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虽然招收了不少科技人才,但也只是纯粹的技术人才。 这极大地制约了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业务发展。

(三)

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尽管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但大多数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监管约束,在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商业银行本身系统规模庞大,内部组织相对复杂,各部门之间存在壁垒,导致政策执行存在一定阻力,灵活性不如互联网公司。 此外,商业银行在推出产品和服务方面也需要更加创新。

(四)

衍生新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会遇到数据安全风险,影响其正常运营。 例如,在日常交易中,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支付,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准确率低等问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全面分析客户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拓展获客渠道。 但容易发生数据泄露,产生舆论风险。

此外,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通常监管政策的出台速度会落后于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 这很容易导致新产品开发时设计和推广不足,不利于业务生存。 不断发展。

▶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战略建议

(一)加强技术赋能,提升产品应用商业竞争力

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科技支撑。 一是建设金融科技信息平台系统,整合金融发展数据库。 一方面,建设信息金融信息统计平台,实时采集金融业务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身份验证和金融监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建设统一的金融数据平台,实现金融信息与科技信息的有效融合,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提高金融效率。 其次,构建分层数据中心体系,不断提升计算能力。 通过捆绑数据中心,构建分层计算能力体系,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数据传输能力、数据利用效率。

二是推进三大中台体系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拥有灵活、动态的生产运营组织,始终能够快速适应市场情况。 这离不开基于技术和数据的强大中台支持。 银行系统基于交易驱动的技术架构,系统间共享兼容性不足。 为了快速响应不同需求,推动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需要尽快实施“业务+数据+技术”的大中型平台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核心专业技术,支撑更深层次业务。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各类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技术实力。 否则,银行将受制于人,面临更大的外部风险。 而核心技术在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银行的宝贵资产。 但商业银行需要对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有一定的控制力。 一方面是实施我国当前科技自力更生、科技自力更生战略的需要。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对业务获得更深层次的支持。 如果只依赖外包,就会陷入“只完成功能而不考虑体验”的陷阱。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数据应用能力建设,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构建数据应用生态场景,强化数据对金融业务的支撑。 同时,我们将加强数据的跨境整合,为客户带来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四是加强数字化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应用商业竞争力。 商业银行应立足长尾理论,利用科技基础设施,扩大新技术应用,提升数字化产品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一是对现有数字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新的数字化产品推出时,需要满足长尾市场的需求,分级审批需要基于数字化战略目标。 二是对每个产品建立档案,定期记录市场反馈效果。 如果市场反馈不好,就快速调整后再上架。 最多更新3次后,性能不理想的产品将被淘汰。 三是建立产品创新跟踪机制,鼓励创新理念。 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定期举办创新产品竞赛,鼓励全行员工参与。 经过行业专家和合作伙伴评审,获奖的创新产品团队将获得奖励,并由专业团队进行产品孵化。

(二)建立优化组织架构,加强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由于业务模式、监管要求、服务方式等限制,传统银行主要采用层级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反应速度慢、组织间协作困难,难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发展要求。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跟上数字技术的快速变化,响应用户的复杂需求,需要构建敏捷、赋能的组织。 例如,建立以创新为目标的敏捷组织,聚集“业务+数据+技术”人才,可以实现组织层面的快速协同、数据层面的即时检测、技术层面的快速执行。 面对不确定性,组织必须提高灵活性能力,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团队凝聚力,定期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尝试将客户体验评估指标纳入组织评估指标,以促进快速行动和适应能力。

2、创建专门的运营机构,实现专业化运营

根据当前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高效、顺畅,有必要将运营管理延伸到各种产品和渠道,以满足需求。各种业务场景。 在扩大经营的同时,我们可以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实现共享服务。 如今,银行经营和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 组织架构上设立多个运营中心是必然的。 通过操作流程的重构和系统处理的自动化,可以实现后端处理资源的共享。 ,让商业银行的流程能够像工业生产一样精准可控。

3、重塑内部管理机制,优化部门协同。

商业银行要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顶层规划,遵循审慎原则,预估潜在风险,开始设计银行转型架构。 他们还必须尽快建立与金融科技发展大趋势相适应的组织流程,例如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以实现内部管理优化,同时发挥为银行转型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了充分实现业务协同,需要注重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 包括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联合评价指标、常态化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等。

4、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推进研运一体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数字化的同时也在进行体制改革,如创新ITBP(信息技术业务伙伴)、建立柔性团队快速响应机制,推动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深度融合。 但商业银行也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打破部门壁垒,由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业务部门,消除技术与业务之间的一切障碍; 银行一切活动要围绕客户开展,进一步推进“研运一体化”“为本”机制,提高研发和运营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5、注重综合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的金融科技团队

数字化运营无处不在。 商业银行应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金融科技,有序推动自身健康发展。 金融科技对创新和技术要求较高,迫切需要一支全面、专业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科技的人才问题,必须积极培养和引进跨境金融人才。 每个人都要有数字化思维,建立数字化文化,自觉将数字化业务思维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管理和业务运营中来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国内商业银行​​应完善现有人才体系,如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化招聘机制,引进一批精通前沿技术的领军人才,通过“揭牌”真正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列表”方法; 选拔“科技金种子”,每年增加新招聘员工中技术背景人才的比例,并在薪酬和岗位上给予优惠。

商业银行在人才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员工专业培训,鼓励员工主动学习新技术,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展交叉培训,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 三是加强与其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金融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四是组建专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设立专题工作班开展技术创新专题研究。

(三)完善政策制度设计,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1、将金融科技融入企业文化,加快战略顶层设计规划

一是加强金融科技顶层设计。 宏观层面,黄卓、王萍萍(2022)提出引导金融科技更好赋能金融发展。 尽管我们国家制定了“金融技术发展计划(2022-2025)”和“有关建立金融系统的指导意见”,但建设金融技术仍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并且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发展状况制定更完整的战略计划,澄清金融技术战略,并逐渐根据现有的人,数据,技术和其他资源来促进金融技术项目的实施。 在此过程中,应逐步促进数字化和情报过程,以确保在每个步骤中稳定进步。

其次,整合财务和技术资源,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并提高发展效率。 一方面,有必要制定统一的金融业标准,改善相关定义并与国际工业标准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以提高信息利用率并降低信息使用成本。 第三,有必要填补相关领域的监管空白,建立和改善相应的机构机制和结构,在许多情况下。 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金融机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数据存储并使用方法来确保客户的私人信息安全,并基于金融技术和金融的发展建立更全面和详细的系统。

2.建立一种创新机制来增强金融技术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并培养并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氛围。 他们必须关注:首先,坚持向现实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并将为真实经济服务是创新的金融技术的立足点; 其次,遵守面向市场的方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起点,继续创新,在最大程度上为客户带来价值,然后改善客户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基于技术创新; 第三,在当前情况下,应建立一种有效的耐断层机制来改变其规避风险的特征,建立容忍断层的机制,并敢于面临失败。 重点是通过失败总结经验; 第四,不断改善创新绩效评估系统等。为员工大胆创新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 第五,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重塑转化措施,加深并改善每个细节,并遵守精致的管理。

(4)防止新的财务风险

1.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是实施“穿透”监督。 基于“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的原则,应审查整个信息链并实施相关的监管规则。 第二个是实施“一致”监督。 无论他们是哪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只要从事金融服务,都应适用相同的市场访问政策和监管要求。 此外,应执行持续的监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改善统计监控和风险监控系统,并不断动态地跟踪金融技术和风险变化的发展。 根据最近的情况,各个国家的相关组织加强了该领域的组织建设,并建立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第四,应实施“协作”监督。 有必要加强对“一银行和三个委员会”的监督和协调(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和保险监管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外汇政府),以确保金融技术领域的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督是协调的。 同时,有必要改善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之间的角色分裂,促进行政监督和自我监管管理的结合,以便审慎的监督和行为监督相互补充并产生协同效果。 第五是促进“创新”监督。 注意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善金融技术监督流程,水平和能力,并探索新监督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金融技术行业的进步使金融风险更加隐藏和感染,并且有必要对金融技术中现有的风险进行前瞻性评估。 从产品开始,我们可以确定其潜在风险,这可以帮助确定是否鼓励或停止其运营。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专注于评估金融技术对市场结构和竞争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金融技术的影响。 根据对金融技术风险的系统评估,有必要引入动态的预警和监测机制,从初步调查到监控金融技术,并建立事后财务风险跟踪系统。 通过定期监视和识别金融技术风险,可以尽可能地在芽中咬住潜在的风险,从而大大减少潜在的损失。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