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24 13:05

差距又拉大了! 各大量化公司最新业绩排名曝光!

在经历了1月份的失望和2月份的绝望反击之后,大型量化公司的整体表现备受关注。

今年2月份的量化结果非常关键!

毕竟,市场指数“先低后高”,年初以来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共同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考验。

对于大型量化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围绕着这个“有争议”的群体,始终存在着几乎无法熄灭的“聚光灯”,甚至还衍生出了各种“谣言”。

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收入。 刚刚过去的2月,能否审时度势,跟上市场节奏,找到超额收益的“穴位”成为关键。

最新收入排行榜故事多多!

各大厂商量化业绩“焕发活力”

私募排行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中国大陆共有33起规模百亿级的量化私募。 2月份平均回报率为5.7%,其中29家实现正回报。

其中,既有在市场上久负盛名的“老师傅”,也有正在努力奋斗的行业骨干,但也有一些刚刚“隐身”的名字。

这个数据平台整理了百亿量化公司产品的平均业绩,即量化选股、指数增强、商品期货CTA等策略的收益数字“平均”。 由于量化选股和指数增强策略支撑着量化机构的“绝对规模”,因此上述平均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中,2月份收益率超过10个百分点的量化机构有5家,依次为:金格良瑞、天眼资本、明屯投资、宽德私募、彦富投资。

与此同时,顶级数量阵营内部,收入差距也相当大。 2月份收入最高的机构与排名第十的机构相比,平均战略收入领先近9个百分点(见下图)。

谁在主导?

紫师堂发现,“暂时”领先的量化机构相当低调,有一种“不显山不显水”的风范。

私募排行网数据显示,上海私募股权公司金鸽良睿2月份回报率为15.06%。 这家机构的团队有着显着的“背景”——其创始人金戈曾就职于华尔街机构梁锐投资。

公开资料还显示,金戈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后来在海外担任对冲基金交易总监。 2014年,他创立了第一代量化机构金格良睿。

然而,当2018年“量化派”开始在A股迅速走红时,金格良瑞并没有太多“能见度”,与众多高频交易的明星机构相比,显得相当“低调”。

紫师堂还了解到,该机构一直专注于中低频量化策略,近三年一直在交易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IB)的中概股量化投资组合。 由此,这家上海机构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可以委托国际主权基金的量化私募股权公司。

众所周知,主权基金巨头对外部管理人进行“自下而上”的尽职调查。 金戈良瑞为何“值得”成为被投资机构,一直是个“谜”。

“最慷慨”私募股权上市公司

国内对冲基金公司排名_对冲排名基金国内公司有哪些_对冲排名基金国内公司有几家

上述排名中,暂时排名第二的机构是天眼资本,2月份涨幅超过12%。

天眼资本在量化圈有很多故事。

最著名的无疑是2021年的“天价”奖金活动!

当时,天眼资本凭借年内出色的业绩表现和激进的激励策略实现业绩暴涨,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数百亿美元的增量规模。 于是,业内传出“60多人瓜分近10亿奖金”的消息。

尽管这一消息无法得到公开信息证实,但立即引起了资管圈的“羡慕”。

随后,猎头圈内有人将这家传说中的私募公司“认定”为天眼资本,并表示该公司从同行“引进”了多名营销人员,以帮助其在渠道中的声誉。

“第一梯队”出现

资师堂注意到,大型量化公司的“第一梯队”——外部客户规模超过600亿元的私募——在最新业绩排名中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名屯投资挤入前十,实现单月涨幅超过12个百分点。

这家龙头机构经历了去年的风波,再加上今年1月份的巨大市场震荡,围绕它的猜测有很多,有真有假。 但2月份的净值曲线确实“恢复”得很快。

另一家实力机构严富投资2月份的收入也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

彦富投资的策略一直与行业主流有些不同。 前几年,在数量走势平稳的情况下,却遭遇了相对“亏损”。 然而,当今年1月众多同行遭遇大幅回调时,严富投资却“出人意料”地能够损失最小。 你甚至可以找到多余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小盘股行情突然大涨。 许多大型量化公司迅速与小股票“结盟”,增加小市场股票的风格曝光,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市场爆发前几个月,彦富投资就推出了小市值策略,“精准”,“预见”了风格的转变。

如今,这家机构的受托规模超过500亿元,仅次于九坤、欢放、名屯等“第一梯队”,成为“冲击”领先阵营最有力的私募机构。

“筹款王”找回感觉

2月份排行榜中,宽德私募涨幅为11.83%,可以说“终于”重回榜首。

为什么说“终于”?

宽德私募在2023年几乎受到代销渠道的“独家”青睐,今年融资气氛十分冷淡。 这家前景光明的私募股权公司凭借其历史业绩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渠道人士透露,仅去年上半年,这家量化机构新增规模就突破100亿元,成为无可争议的“融资王”。

然而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刚刚吸引大量客户的宽德私募从去年8月开始表现就开始跑输大盘,超额收益迅速下滑,刚达到百亿就“令人失望”。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量化圈子里。 规模快速上升,但主力战略无法匹配管理规模,业绩反而会退步。

但今年龙年开始后,昔日的“筹款王”又找回了一些感觉。 此时回想起来,前一年的“挫折”或许并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