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4-25 23:03

信银国际、交行、平安的月收益产品数量位列前三。

黄桂轩,南财财富管理课题组

名单筛选条件:理财公司发行的公开发行的投资周期为3月至6月(含)的“固定收益+权益”产品,且近六个月内每个完整自然月末为正收益的产品,同系列保留一个投资周期产品。

本文排名来自财富管理AI全自动实时排名。 如果您对数据有疑问,请联系文末小助手进一步核实。

信银国际、交行、平安每月正收益产品数量位列前三,交行理财产品有3款进入前十。

总体来看,截至2024年2月22日,3月至6月(含)存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公募“固收+权益”产品(未并表产品份额)共计740只。 排除净值数据并不令人满意。 满足指标计算条件后,共有571个产品的净值表现被计算。 其中,共有363个产品实现月正收益,占比63.57%。 从理财公司分布来看,363款产品来自21家理财公司。 其中,信银理财入围产品最多,有77个产品;其次是交通银行理财,有66个产品;平安理财,有34个产品。

从每月正收益产品比例来看,航银理财、重庆农商理财、广银理财、轻银理财、苏银理财、光大理财、南银理财所有产品均实现100%正收益,但速银理财、光大理财、南银理财的产品数量较少,分别只有5款、3款和1款。 行银理财、平安理财、宁银理财、信银理财的正收益产品比例也都在80%以上。 其中,平安理财正收益产品占比高达94.44%。 36个产品中,有34个产品每月实现正收益。 作为月正收益产品数量最多的理财公司,信银理财的正收益产品比例高达84.62%,91款产品中有77款实现月正收益。

从近一年净值增速排名来看,排名前十的产品投资周期均为6个月。 其中,交银理财有3款产品上榜,信银理财有2款产品上榜,华夏理财、兴业银行理财、清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各有1款产品上榜。列表。

投资理财公司哪个好_比较好的投资与理财公司_理财投资好比较公司吗

收益表现方面,交银理财两款产品分获第一、第二名:“稳定收益精选日开11号(持有期180天)”和“稳享智汇日开4号” (持有期180天)”净值增速分别为2.70%、2.63%,信银理财的“汇盈祥固定收益增利六个月持有期3号D级”位列第三,净值增速为2.70%。从最大回撤位来看,近六个月涨幅为2.63%,上榜产品的最大回撤位普遍较低,排名靠前的产品最大回撤位为0。所有产品年化波动率均小于1%,信银理财“汇盈祥固定收益增强型半年期固定收益2号B”的年化波动率最低,最大回撤水平为0。

顶级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已超过5%,管理人下调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南财财经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产品“硕享固收精选日11号(持有期180天)”为固定收益开放式产品,风险等级为2级,成立于7月2023年12月12日,最低投资期限为180天,业绩对比基准原为3%-4%。 随后,2023年12月8日,管理人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4%。 根据产品投资运营安排,产品投资债权资产比例为80%-100%,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为0%-5%,金融衍生品资产投资比例为0%- 5%。 根据产品设立公告,产品募资规模为1.1亿元。

从净值表现来看,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净值稳步增长。 截至2024年2月23日,该产品最新累计净值为1.0340。 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为3.39%,相当于年化回报率为5.47%,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4%的上限。 但研究团队提醒,该产品成立仅226天,不到一年,产品的长期表现还有待观察。

(“稳享固收精选11日开盘(持有期180天)”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数据来源:南财财经网)

榜单第二款产品同样来自交通银行理财,为“速享智能汇利日开4号(持有期180天)”。 该产品与上述产品具有相同的设计。 该产品成立于2023年6月21日,风险等级为二级,最小投资周期为180天,业绩比较基准为2%-4%,投资股权资产比例为0%-5%。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24年2月23日,该产品最新累计净值为1.0372,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已达5.29%。 根据该产品最新公布的2023年三季报,该产品的投资相对保守,仅投资于债权资产和现金,投资比例分别为89.48%和0.36%,没有投资权益类资产。

从持有资产前十名来看,产品主要投资于二级资本债和城投债。 持有的最大资产是活期存款,占比10.1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保险资管存款会计计量可能发生变化,金融投资存款性价比将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在资金面宽松、LPR利率意外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债券市场呈现走强格局,这也吸引了银行融资资金入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银行的大趋势是减少存款配置,增加债券配置。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师王子玉表示,理财存款资产配置规模预计见顶回落,新增理财资产可能主要集中在信用债和同业存单; 考虑到当前理财风险偏好较以往有所降低,预计在“资产荒”背景下,债券市场交易将变得更加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