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商业 > 正文
2024-05-09 03:19

央行逐步加大国债买卖:此事与地方政府债券有关,与股市涨跌无关。 不要指望股市会大幅上涨。

但今天我想分解一下这个分析的基础。

原因在于,中国的基本货币政策环境与美国、日本和欧洲有很大不同。

我们先来说说西方国家的这种玩法。

西方国家搞量化宽松,目的是摆脱流动性陷阱、降低长期利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般有四个步骤。 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对此进行了准确的总结。

第一步就是降息,直到政策利率降到0,就没有办法降了。

第二步:央行购买长期政府债券以降低长期利率。

第三步:央行购买风险资产,例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甚至股票。 通常情况下,美国央行会购买MBS,日本央行甚至会购买股票。

第四步是前三步。 每一步都执行到底。 政策余地已所剩无几。 那么央行就有终极一招,就是大规模减税和财政直升机撒钱。

美国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运作的。

但当他们将第4步的子弹全部射完后,却发现不起作用。 大规模减税导致财政赤字,而财政资金转移也需要央行的配合,因此进入了长期的量化宽松QE时期。

这一次才是名声不好的真正的量化宽松QE。

事实上,他在第2步中非常克制。

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在2022年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国债资产。

而在2008年之前,这个资产基本上增长很少,甚至出现下降。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2008年到2014年的长周期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先是大量购买了MBS,然后又大量购买了国债。

然后到了2020年,一波快速、猛烈的MBS和国债购买浪潮开始了。 直到2022年初,美国出现严重通胀,美联储大量抛售MBS和国债。

所以我认为第二步并不是真正的量化宽松。 因为当时美国只有一个临时性的政策来救助金融危机。 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立法机构通过一些法案才能实施。

但14年后,我认为美国经济没有必要被水淹没。 然而,美国人采取的释放资金的措施是出于政府的财政和经济胁迫。 美联储释放资金实际上有与政府和银行业合作的嫌疑。

需要明确的是,最初的量化宽松是在经济触底时才实施的。 后来,只要利益相关者想要弥补经济损失,就会迫使美联储做QE。

此时的QE就是潘多拉魔盒的QE(也许不是潘多拉,就看你怎么看)。

再看中国,我们也需要走出流动性陷阱。

中国的货币空转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

降低长期利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与西方基本一致。

但中国没有办法效仿西方的这种想法。

我提前解释一下,上篇文章:钟野表示,央行增加国债交易有一些客观、成熟的条件,包括:国债交易规模和活跃度增加,需要刺激经济、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等。同时,传统的公开市场工具和创新工具也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 我们没有必要进行泛滥的QE。

具体来说,我们看一下西方的四步QE公式:

第一步:我们不会直接把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

我们也知道,我国的一大优势就是较高的储蓄率。 如果直接跌到很低的位置,这个优势就会丧失。

所以长期利率的降低是一个缓慢的事情。

这是一个趋势,但我相信中国会考虑储蓄率的问题,降息会有一个底线。 而我们不具备低储蓄率的条件,因为我们没有健全的全民保障体系。

第二步:我国最近刚刚宣布将开始这样做。

增加国债规模_增加国债是什么政策_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会扩大内需吗

第三步:我们国家根本没有开放这样做。 我们央行现在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购买的是债权,包括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中期便利等,其中不应该包括MBS。 股票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然后是第4步,假设我国已经在实施了。 近年来,该国也承受着相当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削减开支、裁减人员的消息屡见不鲜。

因此,央行提供了新的资金入口,以满足紧张的资金需求。

所以就央行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而言,确实是QE,但不是潘多拉魔盒QE。

但从央行协助政府发债的角度来看,或许QE的潘多拉魔盒已经在中国发生了。

请注意,我的结论只是可能。

我们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可以看到,2023年下半年之后,半年时间我们实施了近5万亿元的量化宽松。 也就是图中看到的深蓝色部分。 增幅明显加快。

那么新增的5万亿是什么类型的资产呢?

这是一个资产项目,称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包括商业银行以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债权,如信用社、政策性银行、财务公司等。

这一波增长始于2015年。2015年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发文表示将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债券纳入国库抵押品范围。

而从那时起,各地的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也开始蓬勃发展,帮助地方政府承担了不少地方债务义务。

因此,这些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基础资产很可能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券。

因此,央行可能已经开始帮助地方政府完成印钞任务。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因为地方政府债券被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后会转手。 我们也没有数据来了解这些地摊资产到底是什么。 但从这部分资产的体量增量来看,并没有其他资产可以填补。

针对近两年地方政府与地方国企雷声频出的情况,地方政府一方面将政府与地方国企的职责分开,另一方面又国家也逐步收紧地方债权。

对此,初步判断中央对地方转移资金量将会增加。 地方政府原来从央行收到的钱可能要先经过中央政府,然后再转移到地方政府。

这或许也是央行加大国债买卖力度的重要因素。

所以,此次央行加大国债买卖的政策应该是央行左手放水,而不是右手放水。 也就是说,分配给地方的金额减少,增加了分配给中央的金额。

说实话,我对地方政府发债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表示质疑。

因此,部分权力已从地方政府收回到中央政府。 我认为控制国家整体债务的能力变强了。 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看看美国和日本。 国家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远大于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发行的地方债券称为市政债券,规模很小。 在日本,市政债券存量仅占政府债券存量的6%左右。 美国的市政债券存量仅占国债存量的10%左右。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甚至大于中央政府债务余额。 2023年末,我国国债余额3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4万亿元。

如果地方政府举债过多,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就比较差。 中央收回部分拨款权是正常现象。 (这也是我把地方债放在第一张图的原因。)

所以分析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政策应该不会引起太大的轰动。

央行放水提振股市的逻辑就别想了。

即使有一定逻辑关系,中央新增资金对经济有较好的刺激作用,从而带动股市。

利用这一政策推动股市大幅上涨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不过近期国内很多政策的叠加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短期的机会。

真正的牛市,还需要依靠这些利好政策传导到经济中,一步步积累,形成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资本基础。

本文只是对央行逐步加大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粗浅探讨。 如有错误,请指教,欢迎交流。

整篇文章就结束了。 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请点赞或者“阅读”。 感谢您的阅读。